非暴力沟通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对沟通和人生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书的精髓在结尾进行了总结:n非暴力沟通模式n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n(1)观察n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n“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n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n“我感到……”
(3)需要n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n“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n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n“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n(1)观察n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n“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n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n“你感到……吗?”
(3)需要n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n“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n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n“所以,你想……”
有很多实用的干货,鞭辟入里的分析。
在分析感受,以及表达愤怒的章节里,非暴力沟通和佛教有相似之处。让我们感到难受、痛苦或者幸福的,并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内心。
我不知道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论点之后,怎样才处理面前造成感受的事情。非暴力沟通需要通过自己内心,寻找内心需求,体会他人的内心需求来办事。
当然,很大的不同。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文中这段话,通过非暴力沟通,能将自责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我认为,非暴力沟通,在处理情感方面,就是将空洞的内容具体户。
当自责时,找到自己喝他人的需求,这就是自责的诱因。将自责这种负面情绪,转化成后续的行为指导。
当需要表达感激时,说出具体的收获、感受以及得到改善的地方。以此让对方接受感激的人能切实感受到具体的感激。
不过也提醒我们
非暴力沟通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应该可以算是一个简单的指南步骤,但我可能更倾向于书中所强调的理念。去体会别人真正的需求以及努力的表达出自己的需要,这个其实很难,但是这本书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去做是可以实现的。我之前说过,真心不需要技巧,但是表达真心需要。这本书值得一看的原因在于,它引发你的思考,希望让你能够找到更好的自我表达的沟通方式。少评的一颗星两点,1.书本内容有些冗余,看了前半本之后背后的内容和理论案例启发性和吸引力下降 2.文章中有些案例的对话虽然符合了书中强调的方法论,但是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或是翻译的问题,让语言显得生硬,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运用的可行性不高。非暴力沟通的可看性还是值得推荐,希望大家看完后都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不需要成为专业,我们只是想减少与自己或是别人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