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3)篇

写在前面
他19岁,是一个比较幽默的家伙,同在一个书友群里面很久才得知他患有白血病,但是他说的时候语气很轻松,感觉像是说别人的事,这病和他无关,平时发言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我不知要多强大的内心才可以做到这样。虽然小时候也曾得过阑尾炎病做过手术,但是那和白血病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实在无法和白血病患者感同身受,不知那是一种怎样的水深火热。一直很想知道他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虽然平时也经常交流,但是一直没敢问,今天那家伙突然给我发了一个文件,看完之后内心无比复杂,总想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是又无能为力,就把他发给我的文字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吧!
以下文字全部来自那位书友,没有更改半个字,输着液打完六千多字,想来应该是极不容易的(毕竟我2500字的读后感,啥事也没做就写了一天)希望路过的朋友可以看完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或者说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表达心里的想法还是身体的感受——我现在很难受——身体和心里都难受。
我知道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都真切的出现在我眼前,但我又觉得这些都是那么的恍惚,好像只该出现在梦里,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病痛的原因——好久了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少的时间。可能有一点吧,觉得都像真的,又都像泡沫一触即破。
而且我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种不由自主对任何事情都分两面去看的意识——或者说是习惯,别人跟我讲一件事的时候,我会马上想到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可能——并且急于表达给对方听而且还要表现得让对方感觉到我是一个中立派。
读书的时候,尤其是看那些带点专业哲学类的书籍的时候,感觉自己能懂得那些句子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好像每一件都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但放下书来让我自己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却只是很清晰的记得那一种与之共鸣的感觉,表达不出原文的意境,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我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表达不出来,还是真的就像那句话说的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是不是有点双重人格外加一点点强迫症呢?我问自己。有好一段时间了,也可能是因为在医院里住的时间太长了比较焦躁吧——我都说不准的,只是自己瞎猜测而已,反正就有些时候莫名其妙的烦躁,父母明明说了一句很正常的话,我就突然间不由自主的发火了,于是横眉竖目言辞激烈,但是很奇怪的是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跟我讲“你不要这样冲动,你的爸爸妈妈没有错,你冷静一点”这种话,然后很快的我又恢复了平静的状态,对自己刚才的行为表示很懊悔。在我情绪波动剧烈的当时,尽管心里有个声音在不断的提示我警醒我,但我并不能控制住自己,就像班纳变成浩克一样,要等到那种暴虐的情绪耗尽才会恢复过来,这到底是为什么? 至于我说的强迫症这个问题,简单表述一下就是看到一个东西放的有点歪,感觉有点不顺眼,但也没有去管它,然而这件事就会很神奇的像烙在我心里了一样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以至于频率越来越高,刚开始还在勉强自己,试图说服自己——不要想了,别去,然而到后面越是这样想越是压抑不住,直到自己站起来去把那个东西摆正为止,不然的话就觉得心里的那个疙瘩越来越大,到最后一定要解开的那种。 搞不懂,是我大脑出问题了吗?
从生病以后好像我一下子就变得泪点极低,看到某些人某些事某个场景或是听(看)到某句话,心里顿时一酸,眼泪跟着就来了,而在我生病之前我好像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现得漠不关心,冷漠,毫不在意,似乎真的没有可以触动我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完成这种转变的,但我相信一点——至少它不会是一个坏的预兆。可能我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成长了,某天我突然跟父亲说“爸,你多吃点菜”,我看到父亲拿筷子的手似乎停顿了一下,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好像做了一些改变,因为刚才那句话并不是我刻意为之,而是很自然说出口的——在之前,我从来不会去说甚至是有些刻意去回避说这样的话。可能连我自己都未能发觉吧,我对家人看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我开始关心每个家庭成员的吃穿用度……这些都是在我生病之后慢慢出现的。我开始“安于现状”,我不再像校园里那些少男少女一样想着谈一场唯美的甜甜恋爱,也不再想着曾经想过的背起行囊走向远方,我似乎放弃了一切从前想过的梦想,美好的,缥缈的,虚无的,都不重要了。因为它们都还没有实现——也未必会实现,它们还存在于想象——而我的家人们,他们却是无比真实的在我眼前 ,每个人的生命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了倒计时,现在我别的都不想做,别的都不重要,我只想陪着我的家人们,安安静静的吃一顿饭,因为每过一秒,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一秒,家人之外,都不重要,希望他们平安健康,这辈子能做一家人是一种缘分,下辈子,我怕再也遇不到你们。
妈妈笑着说我不会说话了,她开玩笑说我和别人交流有障碍,我跟着她一起笑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不是,那也是我的改变之一。以前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喜欢和人家抬杠,怼人家几句或者让对方接不上话,有时候这样是为了好玩,有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然而这样的说话方式注定会得罪不少人,所以,说来也惭愧,直到现在,我也没什么朋友,更别提知心朋友了。我跟家里人讲话的时候也总不是那么友好,往往带着敌意或者刺在里面,于是母亲就开始跟我讲,要我改变,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必须要平静柔和一些,表达出我的善意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在意这件事,后来母亲说的多了,我也开始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就开始一点点的改变,我先让自己语气当中不再带有那么强烈的个人情绪,然后再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变得简明扼要。所以现在我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虽然也不会有多好听吧,但比之前要好很多,我会说话之前多过几个脑子,尽量将它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完美的表达出来。也算是在向好的方向前进,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吧。
深夜,在床上辗转难眠,睡不着,也无法入睡。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想起父亲来,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所能记得的点点滴滴。不知道为什么,近一两年来我突然对他有了一种愧疚感,怕看到他头上的白发,当我看到那些银色的时候,我所有的好的坏的话语一瞬间都失去了色彩和与之对视的勇气,莫名的心里一酸。我不敢面对他正在迅速老去的这个事实,暗自着急却又束手无策。我开始懂他了,变得像他,尽管我不愿承认我和他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和相似点,但这是事实。我知道自己对他来说有多重要——也许我只能感受到一点点,但就是那一点,让我觉得无比的温暖幸福心酸和一丝的悲伤。只目前来看,我成为了他一切活动的中心——包括心理活动,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我挺怕他这样的,之前也是因为我的关系,他做了一个大概的检查,身体有点问题,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不愿意再去做详细的检查。他在逃避,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我知道他所有的顾虑和担忧,但我无力改变,他倔强的像头牛,任谁也拿他没办法,他现在只是为了我,只想为了我——当然以前也必定如此。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想哭但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不哭了。现在的父亲就像一台发动机,而我的存在就是他动力的来源,他的整个人已经全部只是在靠那一股精神和意念强撑着——我能感觉到的。我怕他倒下,就是怕,原因太多说不清楚,但最终就是一个“情”字概括总结。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怎么形容了,最近脑子很乱。似乎所有的男生和父亲的关系都是微妙而复杂的,属于“剪不断理还乱”的那种。依赖,抗拒,疏远,若即若离,牵挂,很难用某一个词单一的去形容那种关系和感情,但是我们却都深刻而真切的感受着并且经历过。我希望父亲一切安好,我知道,他也在每天为我祈祷。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之外,最了解我的人应该就是父亲了,“知子莫若母”这句话也要靠后排一排,甚至有些时候我觉得父亲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然而,从小到大他陪伴我的时间远不如母亲长,但他对我的了解确实是比母亲多。我觉得这是灵异现象,科学应该解释不了。你说,他是有多爱我?我用怎样的文字也形容不出这份情,任何语言都过于苍白无力,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表达。
由于篇幅限制,接下去的一半放到评论里面,多多包涵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第(2)篇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大人们忙活着各种和平日不同的事儿。那会儿,写春联、贴春联,看到自家熬制的浆糊,都是一年才有一回,作为家中最大的孙辈,是趴在爷爷身边看他写春联次数最多的,除了方纸上的“福”,横批上的“开门大吉”,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天增岁月人增寿”的下联。而这幅对联,自来都是贴在太婆家门口的。时光流转,岁月匆匆,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少,已经好多年赶不上看爷爷写春联了,而我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一字一顿念着“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小丫头了,所幸的是家中的长辈一直受着这春联的护佑,增寿延年、健康和睦。翻开这本还算靠谱的科普书,是因为某一天打开了百度贴吧的“绝症吧”,那真的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地方,很多的楼主更着更着就没有了后文,再或者是家人上来和帖子里的朋友们告声别。曾经在遇到一些挫折和苦难的时候,会怨天尤人,觉得为什么每次很悲催的总是自己,看得多了,才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你所经受的那些大部分人都会经受,甚至还更悲惨。不禁有些悲观,可能人在这世间走一遭就是来受苦的吧。在吧里逛了一段时间,会发现他们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这只是一瞬的事儿,甚至对很多病痛缠身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他们怕的是自己的离开,会让年迈的父母伤心、让新婚的妻子无助、让年幼的子女无人照看,最怕的就是情感的牵绊。带着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态度,还有几分对癌症的好奇和恐惧,翻开了这本书。到底什么是癌症,癌症的起因,几类主要癌症如肺癌等有哪些药物,癌症治疗的途径等,书中都有所涉及,语言浅显易懂。疾病,只有懂得才不会恐慌。对于那些不幸被癌症选中的,要积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对于那些未被击中的幸运儿,最重要的就是预防。结合作者的看法,因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士,只能说自己理解下来,癌症的发生应该是和免疫系统息息相关,而个人的体质(和家族遗传相关,这个没办法)与外在环境(甲醛、各种作)影响免疫系统发生作用。细胞也和人一样是有生老病死的,细胞的分裂是癌症发生的基础,年龄与外在环境会影响细胞分裂的正确性,一旦出错,而人体的免疫又没有及时发挥作用认出伪装的癌细胞,会导致其逃逸并失控。作为普通大众,可能不需要像医生和研究人员那样去细究白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什么的是如何工作,核心蛋白、病毒复制是怎么操作,大致了解癌症为什么会发生即可,那么我们需要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个人体质的基因方面,这个没法改变了,只能了解自己直系的家族史,做好预防;外在环境方面,对于致癌的病毒有疫苗的打疫苗基本就终生无忧了,致癌物质最好远离;个人作为方面,我觉得这是最需要努力的地方,这也是很多父母会交代出门在外的孩子的,好好吃饭、按时睡觉、劳逸结合、心情心态好。我们能办好领导、老师交待的各种急活重活,却办好不这些父母挂念的最简单不过的日常。给身体充足的营养,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纤维素,按时吃饭少吃外卖;晚上10点半左右细胞开始分裂,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好好休息不要操劳想太多,保障细胞能在平稳的环境中工作以免出错;累了就休息,适当运动;没什么大不了,开心最重要。在这里想推荐一部日漫《工作细胞》,有点励志有点感人又很科普,当我们身体内的白细胞小哥哥、红细胞小姐姐、血小板小萌妹在为我们努力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不是在这具皮囊上涂脂抹粉,而是真正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当很多人被“变老没那么糟糕”、“这位朋友,你穿得很好看但缺点什么”这样的营销策略而洗脑时,在我们看不到的一些角落,有年轻的妈妈因为肝癌而痛得无法呼吸,有孝顺的孩子为了能多陪伴患病的父亲而辞去了工作,更有无数的人正坐着火车去往北京上海这些给他们希望的城市。在这个消费的时代,我们可能要早点看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第(3)篇所有人都应该读的科普书。
肝癌,胃癌,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请及时治疗炎症,杀灭细菌并注射疫苗。
远离雾霾和任何尘烟,绝对不吸烟,也保护自己不受二手烟的伤害。
少做放射性的检查,因为得病概率本来就低,还有假阳性的比例和假阴性的比例在里面,除非高危人群,否则检查副作用大过正面的意义。
远离伪科学,吃好睡好控制体重,这是最有效的防癌手段。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癌症比例高很多,除了长寿的原因,和肥胖有很大关系。
请随时保持乐观,并对他人充满友爱。
个人保留脐带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捐献非常有用,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如果可以,请加入骨髓捐献志愿者名单,如果可以抽血解决提取的困难,人生中如果有帮助别人重获新生的机会,不是极度的幸运和美妙?
感谢这本书。
请大家注射乙肝疫苗,给女孩子去打hpv疫苗,并尽快治疗胃病,消灭幽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