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白夜行》为爱粉身碎骨
《恶意》因恨万劫不复
一口气读完,晚上吓得睡觉都不敢闭眼睛,各种情节在脑海中一遍一遍重复,电话线杀死日高那段更是挥之不去,这种害怕是我在读过的东野先生的其他几部作品中甚少感受到的,那是发自心底的恐惧,是我的胆子太小了。
我以为野野口被逮捕后对罪行供认不讳,自白书也合情合理,这就能结案,没想到这才是更加精彩的开始。如果故事就这样结局,野野口成了令人同情的杀人犯,或许这只能称作一部布局精密的推理小说,少有让人深思之处,而东野先生另开启的新高潮,才是真正令人推崇和惊叹的东西,案件结束,故事仍在继续。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了我的理想,我恨你的优越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了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人性中的恶意,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负面能量,让人寒毛凛凛。”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恨支撑了他的一生,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恨击败了他的生活。有人说爱能给我力量,恨同样可以,如果你恨过一个人,你就会知道那种全身心的痛苦与煎熬,那是一种比厌恶更加极其可悲的情感。有时候我们讨厌一个人,他的一句言语一个动作甚至他的出现都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怒意,更何况是不知所起的恨呢。一颗心就像被埋在黑暗的土地,试图挣扎,试图解放,也试图爆发,然而一切又似乎都没有力量;又像是被卷入深深的海底,无法逃离,无法躲避,也无法呼吸,只能等待无尽的恐惧和窒息。没有什么能够拯救,除了自己。
有意无意我们总会显露自己的恶意,冰冷的话语,奚落的眼神,犀利的嘲讽,无耻的贪婪,冷落的态度,疯狂的嫉妒……圣经里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就像发怒也是一种罪。善良的我们或许不认为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恶意,但人性的复杂却时时刻刻将原罪重现和放大。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那就去接受自己改变自己吧。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当人遇到校园暴力事件时,很遗憾,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
或许,让我真正恐惧的,是我内心的愧疚和深深的后悔。发生在我身边的准确的来说不算是定义上的校园暴力,应该是校园打架斗殴事件。
初中的时候寄宿在一所城镇中学,好的坏的真的假的在这里都能见到。我已经忘记是什么原因导致双方激烈争吵,甚至约了一场架,其中一方有我一个关系很好的小姐姐。无巧不成书,约架那天中午我妈来学校看我给我带了午饭,我没能和小姐姐一起去,如果我妈没来,我至少是一个旁观者。这并不是让我内疚后悔的原因。后来我听说那天中午双方只有两个人动手了,对方指着我小姐姐说“你来吧,我就是看你不顺眼”。这是多么无耻的话啊。我知道我的小姐姐受了伤,我知道她无法诉说的痛苦,我知道她忍受着一切还跑来安慰我别担心,可是我知道再多也没有用,我后悔当初没把她一起带去见我妈妈,我后悔当初没拦着她参与这荒谬可笑的事。学期结束她离开了学校,再也没来过这所学校。至今我们仍联系,偶尔她还会写些东西给我看,后来她嫁了一个很爱她的男生,有了可爱的儿子,看起来很幸福,我希望她能一直这样下去。有些事她不提,我不问,但我们都记得。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想她了,愧疚使我点开的通讯录并没有拨出,只是在她的留言板说了句“要幸福”,很真诚。
近年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那些心灵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任何形式的欺凌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其中无人受利。欺凌者长期欺辱别人,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同情心;被欺凌者身体上和精神上留下双重创伤,有可能一生都难以平复;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而感到愧疚不安,甚至惶恐。随着媒体等的曝光,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此类事件。学校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并且加大力度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切勿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本身应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提高沟通能力和和平解决问题的行动力。社会在发展,一切都要有所进步。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善恶也只在一念之间。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祝好。
恶意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刚看完这本书没两分钟,小区附近的变压器的爆炸了,停电了。。嗯,真应景,我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
这本书真的就是恶意,看的人心里发寒。
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真的是不到最后几十页决不能确定结局。这一点跟嫌疑人x的献身有点像,在最后的时候,来个大反转,把前面的,你猜想的全部推翻,让你震撼。又用新的事实让你知道真相却又“瑟瑟发抖”。还有一个相像的地方,两个主人公都是设题之人,作者从开始就在努力的误导我们。
小说描述的校园欺凌,这欺凌可比我们至少是我能想到的恶毒了许多。
野野口他从被欺凌者变成帮凶,如小说所言,不过是变换了欺凌的形式,一直被欺凌。也是小学的那一次帮凶事件,变成了压在他心上的污点,也是杀人的直接原因。
这股恶意,不只是来自主人公之一,也不只是来自欺凌的同学,还有老师的无视,家长的偏见。作者倒数第二章写的旧日同学朋友亲戚的采访应该也是为了突出更种各样的人性百态的。
而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挖了个坑,也就是野野口给刑警挖的坑。杀猫事件,让我们对作家先入为主的定论了。不得不说,这个坑挖的很好。
恶意
为什么你要欺负他
我就是看他不爽。无论我们做什么,这种没有缘由的恶意总会存在。
这才是真正让人害怕的吧
写到这里,想回去翻一下自己画的笔记引用一下,却发现自己没有勇气再看了上一次看过一次就不敢再看的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恶意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看过东野圭吾的很多书,每本书都是不到最后永远无法了解真相,这也是我喜欢他书的原因。至此终于了解作者给此书的起名《恶意》。人性是如此复杂,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人的嫉妒心可以强烈到这般地步。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只因以德报怨和自身的优秀招致了嫉恨以至于最后丢掉性命,毁掉了名誉。我想,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嫉妒心,因为总会有我们想要得不到却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东西。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并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前进而不是因妒生恨,进而毁灭对方。关于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行。另外,每个人的个性养成都与小时候成长环境与父母教育有关。尽管成年后有些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一辈子深受其害无法释怀。我们为人父母前,都应该好好做做功课,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养育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孩子的言行都是受父母的耳濡目染,所以父母应该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校园暴力,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小时候没有经历过,也没听说过校园暴力,顶多是同学之间打架。我不知道是以前就这样还是现在出现的问题。不管怎样,校园暴力现在的确成为了一个问题。青少年正是养成良好品性阶段,暴力只会形成反作用。我想校园暴力和家庭教育也有关系。如果父母在身边,给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善意与美好,孩子做错事情能得到正确的教导,加上老师的配合,应该能够使校园暴力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