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书赏析(3)篇

这本书的翻译感觉并不好,很多地方读起来拗口,而且啰嗦,一句话里面甚至有多处破折号,可能是同位语直接翻译的原因。读到大约一半,便没有耐心继续读下去,于是找了另一个版本读完,相比之下,另个版本翻译句子要简洁许多,一些描写性的句子文笔也更优美。
这本书让我感到新奇的地方是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作者在故事里面嵌套了另一个故事,以洛克伍德租借画眉山庄,让他的仆人丁恩太太讲述他的房主人希思克利夫的过往,引出一段因爱生恨,报复的往事。洛克伍德可以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人物。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好处?我想起了鲁迅的《药》,以给华小栓治病为明线,夏瑜的死为暗线的结构形式,这样的形式具有特殊的效果。
仅从作品本身出发,对希思克利夫,凯瑟琳·厄恩肖,埃德加·林顿以及伊莎贝拉·林顿,亨得利·厄恩肖,都充满一种同情却又感到他们的遭遇恰如其分。感觉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病态的心理,每个人都很自私,却又对某个人充满爱,深入骨髓,这种爱带来的却不是体贴,不是温柔,不是平静,而是折磨,是痛苦。
虽然最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现实中哈雷顿和小凯瑟琳生活在一起;冥界里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灵魂在一起,并通过叙述不同的人都看到,加强了这种可信性。看完后,还是感觉很压抑。最后借助洛克伍德的话,地下的人睡的并不安稳,不知道作者对这个结局是存有什么样的评价。
呼啸山庄读书赏析 第(2)篇“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在荒芜尘世里,终其一生,要找的这个爱人,也一定是想找一个灵魂相通的一个人吧。情在绵亘,情无绝期。凯瑟琳很早就去世了,可她的灵魂却伴随了希斯可利夫的一生,从未离去。希斯克利夫恰如其分地例证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人们的事情,孩子被剥夺了爱会发生什么事。他们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或者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将其扭曲。我们一直安安静静地等着自己的灵魂伴侣和爱人,他没有出现,你遇见的其他人只会让你失望和将就。他出现了,你的一个只言片语他懂,你的不言不语他也明白。只有他,才可以和你相濡以沫,共述情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呼啸山庄的》结局,是村里人看见,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荒野里散步。他们超越生死,走在了一起。
呼啸山庄读书赏析 第(3)篇都说看得懂的是爱情悲剧 看不懂的是复仇主题。初读呼啸山庄,给我的感受是希斯克利夫报仇的自私,残忍,他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使得自己的恋人,儿子,儿媳收到无尽的折磨。
一个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便长久的陷入报复中。在他看来,自己毕生的追求便是复仇,他何曾体会到爱情的片刻甜蜜?自己的亲人也时时刻刻折磨他的灵魂,他何曾体会过亲情的温暖?他虽然赢得了身份和财产,却也葬送了自己生前的自由和与恋人细水长流的温情。
肤色与阶级,是这刻骨铭心爱情悲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