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赏析> 正文

我与地坛读书赏析(3)篇

2019-07-13 12:21:41 读书赏析
我与地坛
作者: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我与地坛读书赏析 第(1)篇

先生是经历过时代巨变的人,从远处走来的人,都会有问世苍茫的情绪,先生的情绪感染了许多的人。

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定义一个完整的人?是一副健全的躯体,一个聪明的大脑,一个健康的心理,还是拥有一个善良的灵魂?

我觉得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应是能坦然面对上天赐予的所有考验,而不去怀疑命运是不是搞错了,生活对自己多么的不公平。试想,生而为人,哪一个过的无波无澜,风平浪静?应如了却生死般的豁达。应知道,生命之中,有些事情总是无可奈何。淡定的接受命运给你的一切。不论贫穷与富贵,不论残缺与健全,不论丑陋与貌美。是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切都是偶然已经无所谓了,这两者本就没什么差别,毕竟都要发生。所以我们就不要抓着命中注定的尾巴不放,只是去接受就好了。

先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正如《恶之花》里于尘埃中开出的花,我们要开花,在生命的这条路上,一路开花。在山岭上,在悬崖上,在溪涧,在海上,在孤岛,在人群的脚下,在经过的所有地方。只要不凭空放弃生命,生命也不会抛弃你。

先生生命里遇见了许多的人,这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有灵魂就有力量,想必这些灵魂给了先生许多前进的力量与勇气。安静的时候我也会去想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有的是匆匆过客,有的一晃数年就到了今天,有的联系了许久突然断了联系。我也懒得去感叹这无常的世道。只想感谢一下他们,还有遗憾没有和一些人好好的道别。从中我获得了一些力量和了悟。

我与地坛读书赏析 第(2)篇

“史铁生”,初中教材里出现的名字直到在高中时读到《病隙碎笔》才对其多了一点了解,知道了其所历经的命运之舛。只是当时的自己只觉文章哲思深奥甚至有些艰涩……看完并无太大触动 (有点惭愧)

不过看完《我与地坛》真的是被深深打动了,身体的残缺只是上帝所造的命运之一,但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人生和灵魂。我们活着应该要有一个自己的“地坛”,那是我们回忆和印象的所在,是每个悲伤的黑夜里能够找到的慰藉。

这本书是前几日一个朋友推荐读的,当时引用了史铁生的一句话:

除非把时光拉到走够长,从一个人的终点开始看,否则,很多事情无法单纯的说是好和坏,就像我们从一个人的终点,去看他某一个节点,会看到他未来一条清晰的路径,但从一个节点看未来,只能说前途未卜。


深以为然,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吧。

我与地坛读书赏析 第(3)篇

史铁生先生的文采是实打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特别到位,总有感同身受的想法。看完之后非常想去地坛的。分享几个很棒的摘抄。

● 在《我与地坛》里有这样一段话: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 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我是地球上的陌生人,(这儿)隐藏了对我的很多要求”,“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 长风沛雨,艳阳明月,那时田野被喜悦铺满,天地间充斥着生的豪情,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那时百花都在交媾,万物都在放纵,蜂飞蝶舞、月移影动也都似浪言浪语。那时候灵魂被置于一旁,就像秋天尚且遥远,思念还未成熟。那时候视觉呈一条直线,无暇旁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