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之前看白岩松,就觉得是个睿智又老练的主持人,年龄和经历有了,睿智和老练就不奇怪,是岁月和平台给他的。但今天读罢这本《白说》我首先重新定义的是他这个人,我一边读一边想,是职业给了他丰富的感情还是丰富的感情促成了他现在辉煌的成就,他写读书部分的时候多次提到一句话“人人心里有,个个笔下无”我在想“笔下无”的根本原因还是感情不够澎湃或者澎湃的感情是有的却少了理智的分析和丰厚的生活底蕴,所以才难以表达和叙述。我看过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18岁的时候有幸读到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时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所以一本书便颠覆了我的人生观,影响了我,但并不代表我能从书中找到归属感,路遥的作品毕竟离我们80后台遥远。看过很多书,什么类型的都有,好的差的,但是真正能让我茶饭不思想一口气看完又舍不得看完的却只有这本《白说》究其原因,是书里太多的语言和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像刚开始谈读书的篇幅,几乎每一个字都直达我内心,阅读真的给了你另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阅读这扇窗,你真的难以想象你能遇到的惊喜,是的,全部都是惊喜。不关乎内容是什么。后面篇幅中对于中国当下的状态,政治,公民,外交,改革,中国梦等等,文字深入浅出,剖析大胆直白。通篇最难消化的是古典音乐这一部分,因为文中提到的任何交响乐也罢,钢琴曲也罢,我都是从未听过的,能有的基本的认知只是了了的类似谈到莫扎特的时候,这些古典音乐的巨擘们除了对莫扎特有具体的了解,别人甚至听都听的很少,但我还是能一字不落的把描写这一部分的所有文字看完,因为白岩松老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他来说每一段音符都有生命,都有感情。我不懂,但我敬畏,敬畏经典,也敬畏白岩松老师对于生命和人性的理解。虽然专业上的东西很少,但通过老子的一些哲学观点却让我有很多醍醐灌顶的感触,推荐大家看下。
白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我们每天都在说话,每天都会说很多很多话,不过有很多话是废话,等于白说,而且我们常说“祸从口出”可见说话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儿,可又不得不说,所以慢慢我们就会知道该说什么能说什么想说什么。
不同时期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在饥饿的年代吃饱就是幸福,在温饱的年代就开始追求吃好,而在能吃好的时候就开始思索怎样过得有意义,大家的幸福观从物质往幸福上移。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一切凭己之心。
我们每每想做有用的事,都想要成功,可什么是有用的呢?什么是成功呢?没有统一的标准。输赢重要还是尊严可敬?亦无标准,一切都由自己决定,没有人有权用自己的标准去给你评判。还是那句:一切凭己之心。
谁没有青春呢?谁的青春不值得纪念呢?至于你的青春做了什么只有你自己明白,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当某天回忆起来是会热泪盈眶还是会懊悔不已,也都由你自己决定。
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大谈价值都会计较得失,可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如此简单,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至于如何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也都由自己的态度,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其实是可以掌握的,只要你心甘情愿去改变,没有什么不可能。
中国永远在发展,永远在往前走,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在前进的路上设置障碍,如果有能力的话不妨伸手推一把。如此便好!
有些话看似白说,但却会在不经意间对某个人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白说的话并非无用,有用的话并非不是白说。
白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读书让我这枚卷缩着的树叶一点点伸展开。当我逐渐展开,我发现我生活的半径也逐渐变大。如果没有阅读,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而在书中,你会读到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
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很多是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他喜欢的,他不喜欢的,一件件说给你。他说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不需要心灵鸡汤了。朋友圈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感触完了立即表达,没什么价值,寿命很短。书读久了,总会信点什么。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给你填注了不同的营养。它不一定每天都让你激动得起一身鸡皮疙瘩,感动得泪水滂沱,但它能让你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而且能够以一种很开阔的心境去面对很多事情,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看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