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读书赏析(3)篇

看这本书注定是压抑的。尤其是晚上下班后在车上阅读时,负面心情是成倍增长的(黑夜的黑暗总是能更加煽动自己内心的情绪),真的会一直在心里爆粗口,恨不得自己也能手撕几个XX。
看到受害者们被各种手段折磨致死,凌辱致死,总会把自己带入到那个环境中,想象着假设是自己被打被杀被活埋被各种极刑杀害,而我远远无法想象到他们哪怕千万分之一的痛苦。
现代社会中,假设一个凶手对他人施行其中之一的日军残酷手段都让我们难以忍受,大为震惊。而当时的日军竟然能如此丧心病狂的杀害几十万人!简直没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震惊和愤怒!
而像文中提到的那样,我们被俘虏的人数远远超过周围日军人数,但却几乎没有人反抗。尽管日军持枪荷弹,但不拼一个死字,拼了有可能也是一个死字,如果同样是死,我宁可选择后者,即使我面临的是“送人头”的结果。但再转念想想,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那样吧,“生无可恋”,心理上已经一潭死水,身体上骨瘦如柴,饥肠辘辘……太多的因素导致了不抵抗的结果吧,心死了,人就跟着走了。唉,这个也说不好……反正这段大屠杀历史对我来讲,有太多不能让我理解和接受的事情。
南京在大屠杀期间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斥着恐惧、绝望、鲜血……书中提到的好多情节都是我以前在影视作品上看到过的。
当我还在读小学时,某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学校给我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片子,直到现在我还对里面的很多情节记忆犹新,感觉就是“童年阴影”。比如日军用刺刀挑出孕妇肚中的孩子,看着鲜血淋淋的孩子肆意大笑,面目可憎。比如日军闯入平民家中,将一个婴儿扔进滚沸开水的锅中等等,全班响起惊叫声,震惊于这些野蛮残酷的反人类行为。
作者张纯如在写作过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导致失眠、厌食,但她仍然坚持完成这本著作。向她致敬!
目前看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部分了,还没有看完。但是想到最后的审判结果心里就堵得慌。
一路过来,我们真的遭受了太多。好在现在的我们蒸蒸日上。
希望,和平能永存,战乱别再来侵扰。
南京大屠杀读书赏析 第(2)篇2017年12月13日,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第四次公祭日。很遗憾在此时才去深入了解这一段国殇,也很庆幸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张纯如的这本著作。
忘记历史的人终究要重蹈覆辙。面对铁一般的证据,日本政府仍然不愿意承认历史,不愿意对战争的罪行进行道歉和赔偿,当初的日本皇室罪魁并没有受到惩罚,如今他们的后裔仍然活跃在日本政坛,妄图篡改历史,这是对历史的亵渎。我们不会原谅,因为忘记大屠杀就等于二次屠杀。日本的军国主义禽兽思想正在复苏。
已经有诸多证据表明南京城惨遭日军屠杀的死亡人数超过了30万,甚至超过了40万。我们不会忘记南京城的土地下还埋葬者数十万中国军民的冤魂,我们不会忘记日本人曾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黑暗年代里冒死拯救中国同胞的国际友人,我们不会忘记雨花台上处决谷寿夫的枪声。铭记这段是历史,是对逝者和那段历史最大的尊重。
真相是不可毁灭的,是没有国界的,是没有政治倾向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追求历史真相的执着,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挑战世界权威的勇气。在泱泱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张纯如这个坚决的身影在追寻,永不停歇。
张纯如,纯正而和谐,不止是名字,还有她的心。她是一颗闪耀了巨大人性光辉的流星,她在照亮黑暗的同时,也被黑暗吞噬。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这是对南京数十万冤魂的纪念和慰藉。
二〇一七年冬至
南京大屠杀读书赏析 第(3)篇2天读完了南京大屠杀,终于读完了,晚上做梦都有它的影子。全书没有一个读者写下书评或感受。可能如果要写的话都是我去年买了个表那种东西。看到最后,得知作者精神崩溃自杀死亡,万分感慨,收集数万事例和资料,面对幸存者的口述,她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与之斗争阿。
一本书,起因,经过,可惜没有结果。事情没有结束,没有结果。
看过美国人写的《菊与刀》,从日本二战时期的角度描述和分析日本人,很多地方与本书诸多观点类似,《菊与刀》也是张纯如的参考文献之一,在这里也推荐一下。
塞班的万岁涯,是日本人最后跳崖的地方,战争输了,命可以不要,但绝不会做战俘 绝不会投降。有时从多个方面考虑这个民族,有点无从下手,迷一样的民族。
语无伦次了。向30万遇难者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