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读书赏析(3)篇

在一個過度實用的社會,談談理想
兩個問題。
第一個:如果你的老師,或者你孩子的老師,現在要求(或者提議)你或者你的孩子,把《狂人日記》背下來,你會怎麼反應?
第二個:如果現在是你生命中最後的幾天,你打算做些什麼,和誰?為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反應大概會不會是:有用嗎?考嗎?有意義嗎?
如果沒用,如果不考,那就沒有意思,那就:不背。
對於第二個問題,答案大概是見見家人朋友,共渡最後的平靜祥和,體會最後的愛與被愛吧。
大劉給他的作品《鄉村教師》裡無名的男主人公,一位生於鄉村,長於鄉村,也逝於鄉村的鄉村教師,安排的卻是另一種人生。
關於這個深山裡的小村莊,作品交代的不多。我們只能知道這是一個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的村子,是一個土地貧瘠,一年辛苦到頭也許連口糧都種不出來的村子,是這個國家最貧困的地區之一,還是一個人們對現狀麻木的村子, 是一個把扶貧水泵連泵帶油賣了換成過年大餐的村子,是一個要把維修學校的撥款拿去請戲班子的村子⋯⋯
畫面一轉。具有高度文明的銀河系艦隊正在準備摧毀戰爭隔離帶的恆星,但是在摧毀前,會進行「甄別」,或者說「文明檢測」。即:優勝劣汰,智者生存。而他們給地球出的題目「牛頓三定律」,正是這位鄉村教師臨終前教給他學生的。於是,」匠人所棄的石頭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幾個剛經歷了喪師之痛的孩子,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雖然這個事實,無論是他們,還是別人,都並無覺察。
小說中這位鄉村教師,是一個「對過日子看法同周圍人太不一樣,成天想的說的,都是些不著邊際的事」的人,一個因為堅持「維修學校的款子必須專款專用而不惜與整個村子鬧翻」的人,一個不「隨大溜」的人。
因為沒有錢,他放棄了治療,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忘提醒學生「昨天講了魯迅的《狂人日記》,你們肯定不大懂,不管懂不懂都要多看幾遍,最好能背下來,等長大了,總會懂的」。因為他堅信,「那一批又一批的娃們,從他的學校讀完了小學,走向生活。不管他們是走出山去還是留在山裡,他們的生活同那些沒上過一天學的娃們總是有些不一樣的」。
然而,他也明白,「他用盡了一生在娃們的心中燃起科學和文明的火苗,同籠罩著這偏遠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麼弱小,象這深山冬夜中教室里的那根蠟燭」。儘管如此,他「就是那蠟燭,不管能點多長時間,發出的光有多亮,他總算是從頭點到尾了」。
在有的人眼中,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另一些人眼中,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個過度實用主義的時代,一個理想會被恥笑,堅守會被誤解的時代。
還是讓我們在這樣一個過度實用的時代,談談理想吧,談談那些不被理解的堅守吧,談談那些正在做蠟燭照亮暗夜的人們,談談那些縱使微薄也存在的希望吧。
畢竟,希望,再微薄,也是確實存在的。
乡村教师读书赏析 第(2)篇相信未来
郭路生(笔名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乡村教师读书赏析 第(3)篇刘慈欣《乡村教师》书评n几乎读过刘慈欣全部的作品,可是这个短篇小说却一直在被我选择性遗漏,原因就是这个题目太不科幻了。可是据说《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这篇小说,虽然还没看电影,但看过书之后就能想到,所谓改编,其实只是选取了原著的叙事背景。什么背景呢?银河系碳基文明为防止敌对势力硅基文明在战败后卷土重来,于是将硅基文明驱逐到银河系最荒芜的第一旋臂,而且要建立一万光年的隔离带,隔离带之内所有的恒星都要毁灭,这里包括太阳系。为了避免滥杀无辜,要对隔离带内进行文明级别测试,能够通过测试的星系,将被保护下来。那么,这一切和乡村教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是,被银河系高级文明选中的测试对象,是他的学生。在这个蒙蔽落后的小乡村里,这位老师穷其一生为这里传递人类文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床边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节课——牛顿三定律。于是,这群学生代表全人类、代表地球、代表太阳系,通过了文明测试,太阳系被保留下来。当银河系高级文明得知人类的文明传播方式,竟然是“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而且这种文明传播是要通过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的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的个体——教师”的时候,简直震惊到以为是神话。这篇小说,其外壳是科幻小说,其内核只在歌颂教师。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特别的歌颂教师的文学作品。最后我要说,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牛顿三定律——太重要了,要不是教了这个,太阳系就毁灭了。所以说——n学好牛三律,拯救太阳系!n还愣着干什么,开学了,好好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