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我只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一部分
十三岁的小女孩为了幼时萌发的情愫,对隔壁的男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这种单纯而美好的感情却贯穿了小女孩的一生。纵使母亲再婚,使当时还没独立的她搬去了另一座城市,她也一直将这份尘封完好的感情铭记于心。在她独立时,她回到了有他的城市,在街角驻脚观望他家晕黄的灯光,尾随他身后默默看他身影,与他相对而行时内心的跳动。直到,他被她吸引,但在三次过夜之后,这个令她又爱又恨的男人离她而去。而当她从少女变成优雅的少妇时,他与她再次相遇,勾起了他的另一番兴趣。仅此一夜。他把她当作夜总会的小姐,她试图唤起他的回忆,无果。在他们孩子死后,她抱着倾诉自己愁闷一生的心情给他写了这封信,这封来自陌生女人的信,仅对这位活泼、可爱却又多情的男人。
她是低到了尘埃,也许这份爱,占据了她大半生的时日,她毫无收获,她的爱只换来了四夜的欢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最后还死去了。
当然,我也很好奇,好奇这位男士看到这封来信时,脑海中是否能回忆起那位13岁透过猫眼“偷窥”他的女孩,能否想起那位与他街边相遇,单纯而大胆的少女,能否想起那位在夜总会独特、优雅、为他放下一切矜持的女人……
所有的能否,只能在我脑海里构思。
但我最想看到的结局是,他能想起这位熟悉又陌生的女人,并在她每年忌日,去墓前放上一朵白玫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特别讨厌咏叹式的语气,于是更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还能这么喜欢茨威格。
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到这部短篇小说集,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性,没有什么耀眼的思维火花,甚至没有什么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但就是让人停不下来。
想来想去如果一定要说,大概是茨威格对情感敏锐的感知和放大能力,他的作品读来总有一种战栗感:一种站在情感爆发的火山口向内外关照的自我约束感。明明已经如此灼热浓烈了,但似乎还有更大的淤塞被扼在身体里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感受却始终被谨慎克制着,眼看一步步走向临界点,却又一点点冷却下来。化作一声叹息、一个旧疮疤被封印起来,表面什么也看不到了。
于是读者就这样被抛来抛去,玩弄于鼓掌。猛的故事戛然而止,读者愣了一下,突然觉得这好似情感蒸馏浓缩后的生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初看之时,真的以为这本小说的题目就是整篇小说,后来发现它只是其中的第一篇,这本书里还包括《象棋的故事》、《马来狂人》、《女人和大地》以及《夜色朦胧》其他4篇中短篇小说,当然不同版本的书收录的篇章也不一样。(这次又暴露了自己知识的缺乏)
五篇的主题包括“情感、欲望和女人”,用看似平淡,却令人唏嘘感慨的人和她们偏执的感情来吸引读者。书里对于人物心理细节的描写真的太细腻,太生动了。那个痴情的陌生少女对R爱到骨头上,低到尘埃里的不求回报的爱;那个受法西斯摧残以象棋解救精神世界的B博士,打败当时象棋界的世界冠军;那个被放逐偏僻地方的医生,用他以为的爱和私欲间接害死贵妇并带着悔恨替她保守秘密最终死亡的疯子医生;那个偏执追求陌生少女的人;还有我爱你,你却深爱着另一个人的波普。那些近乎痴狂的变态行为,带着心理的惊悚,看的过程中我真的有点压抑,带着这样一句话去阅读茨威格,也许就不会像我一样陷入肤浅表面:他先用细腻、优雅的文笔记录女主人公的遭遇,再一点点剖析不幸背后的精神匮乏和道德败坏,同时赞扬爱和仁慈。那些近乎痴狂的变态行为,带着心理的惊悚,看的过程中我真的有点压抑,带着这样一句话去阅读茨威格,也许就不会像我一样陷入肤浅表面:他先用细腻、优雅的文笔记录女主人公的遭遇,再一点点剖析不幸背后的精神匮乏和道德败坏,同时赞扬爱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