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文具店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家住日本镰仓的年轻的女孩“波波”,经营着一家叫山茶的文具店,同时,也兼营了一项在现代人眼里有些“过时”的代笔工作。整本书读下来基本毫无波澜,就像潺潺的流水一样,初读时甚至有些枯燥,然而,读着读着,自己却好像了融入了波波的生活,局外人变成了第一视角,似乎是我在帮隔壁的芭芭拉女士烤年轮蛋糕,是我在雨夜里为胖迪关注邮筒的情况,也是我去尝试感同身受,体味不同的人生百态,努力完成合乎委托人想法的代笔工作。读着读着,慢慢明白,它之所以吸引我读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人公过得正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每天准时的早起,烧水,收拾卫生,开门营业,闲时和旁边的邻居喝杯下午茶,或是周围逛逛,看看大海拜拜寺庙,有委托人寻求代笔工作时,也能怀着一颗百分百热爱和帮助的心情去感受他们的需求,真发自内心的享受每一次工作结束带来的满足感。还记得初中时的自己,为了得到语文老师的认可,享受在全体同学面前念作文的那种自豪感,拼命的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甚至会买一些仅仅介绍故事梗概的“合集”,而这些小聪明小心机也让我得意的在初中阶段保持了一个“才女”的形象。随着升入重点高中,井底之蛙终于跳出了自己的小圈圈,看到那么多毫不费力就能写出自己羡慕的文字的同学们,写作这个梦想也随之被我刻意的隐藏不再提起。而书里的波波,虽然是经过上代刻意培养出来的代笔技能,但还是不得不感慨她对文字处理的精妙,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为一对夫妇发出的离婚公告,为朋友写给挚友的绝交信……山茶文具店,似乎有着一种魔力,无论带着多大的问题走进去,你都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一个个看似让人焦头烂额的代笔工作,在波波的妙笔生花之下,只会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感慨,写作啊,可能真的是天赋大于努力的一项技能啊,后天再多的刻意培养也许只是迈出了别人眼中的第一步而已。一个属于自己舒适又安逸的生活环境,一个不需要掩饰自己、真诚而坦率的人际交往圈子,一份能维持温饱又能得到满足感的工作,这应该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吧。既然不想过限定的人生,那么就用尽全力改变吧,即使迈出的只是第一步,也要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梦想固然遥远,可人生那么长,万一有机会实现呢?至少也不要让将来的自己讨厌现在的自己吧。
山茶文具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最欣赏日本作者的文笔,
用素雅的文字、简单的情节就可以把故事讲的很得体很深刻。
像一位恬静的少女在讲自己的故事
娓娓道来…
很轻,很静,很禅意…
看要这本书最大的伤感,却是我寄丢的那么多信。
一封又一封的石沉大海。
我都不知道那个油迹斑斑的邮筒是否开过。
偶尔有收到的,但大部分却都杳无音信。
看来也是看邮递员的心情吧…
很多信都是很用心的,精挑的信笺、端正的字体、走心的文笔…
把信封也撑得厚厚的,好饱满。
大多数
没人收到,也没信退回。
让我觉得好可惜。
在这互联网横行的世界,一封邮件或这是聊天应用就可以解决的事,
写信的确显得太格格不入了…
中国的邮政也这么不给力,也成了快递公司。
好怀念那写信收信的感觉
仪式般的郑重感
虽然一来一回要好多天
但是感情就是在这
旅途中
和
一笔一划,句句斟酌中
凝结着,积聚着,酝酿着…
收到的信如收一壶老酒,
旅程给了她时间的味道
细细的品,慢慢咂摸
可微醺,可宿醉…
可当得起、压得住一桌子的好菜。
可封藏,可传家
每每再次打开
依然是沉甸甸的青春
回忆氤氲着满屋。
那样的文字是有感情的
有字里行间的情感跳跃
有笔触张力的凹凸感
有信笺交替的爽脆声
有油墨、纸张、信封、邮戳…
或清甜,或厚重的草麦香、墨香气
或夹杂着冷冷的、腥腥的邮戳的金属味道
……
不论哪一种味道,在时间的加持下
会发酵,会沉淀
这样文字交流才是活的
有质量,有温度的
也是文字她本来的面貌…
山茶文具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柔和的笔触在悠闲的镰仓市井中涂抹上一层淡淡的蜂蜜,一丝清幽的花香随着供养书信的烟霭将人吸引而来。
已经逐渐告别时代的书信,透过坚守着义理的仪式,由代笔人来发掘自己心中的影子。
而作为影武者的本身,也在历经期待、顺从、叛逆、 、追随、超脱。从阿嬷到上代,从上代到阿嬷。通过平静的生活不断刺痛自己,不断探寻着自己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不愿示人也同样不愿示己的东西,在厌恶和恐惧的表象下,也许隐藏着珍贵的情感。
静下心来,打破那些虚掩着却不敢碰触的栓节,让自己的情感通达起来。感受春夏秋冬的循环更迭,体会喜怒哀乐的交融共存。
每件事,都有很多面,而你看到的那一面只是事物反射出你自己的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