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格言(精选41句)
1、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3、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5、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6、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7、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9、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10、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11、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2、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13、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14、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15、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冰处得力。
16、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17、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18、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19、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20、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21、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2、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23、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4、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25、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26、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7、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28、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29、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30、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3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32、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33、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34、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3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www.haoshuoba.com)
36、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37、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38、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39、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0、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41、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