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老师的名言警句(精选75句)
1、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3、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
4、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5、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6、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7、用脚用心丈量“运”,想办法改变运。谁来改变你的环境,是你自己。
8、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9、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10、没有爱的教育,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11、语文要让孩子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12、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13、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4、让你的文字变成你的第二容颜。
15、我最大的优点是不嫉妒。
16、我的成长就是后天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17、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8、师德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19、语文学习是读一本书一本本书的过程。
20、教师 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21、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22、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23、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
24、用爱心去塑造,用真诚去感召,用人格去熏陶。
25、勤于给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终将迎来争奇斗妍的春天。
26、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27、教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教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28、慈父+慈母=教师。
29、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30、职业首先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31、想让生命辉煌,就别浪费青春。
32、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爱岗是敬业、奉献的根本。
33、言必行,行必果。
34、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35、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36、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7、身教重于言教,才高还需德高。
38、让学生超越教师 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39、你笨点没有事情,但是要有良好的状态。
40、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
41、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42、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43、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44、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45、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
46、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47、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48、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
49、道而弗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50、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51、谁走在你前面,谁就是你的老师。
52、师德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
53、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54、师爱,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施爱,是教师迈向成功的阶梯!
55、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56、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57、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58、追求是我的状态,探索是我的行为。必须紧贴地面行走,与其描述千万朵花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的开放。
59、人跑得快说得快吃得快排得快,这是健康的表现。上课激情投入,是一种释放。
60、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61、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62、让学生超越教师 ,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63、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64、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65、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66、屋子再小,也要藏书;钱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67、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68、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69、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70、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71、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72、活就活出个龙摆尾,活就活出个虎生威。
73、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站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74、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容纳孩子最可谴责的行为。
75、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