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箴言(精选56句)
1、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托·富勒
2、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3、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者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马克思
4、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洛克
5、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
6、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7、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郭秉文
8、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9、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10、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卢梭
11、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
12、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傅雷
13、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阿·艾因斯坦
14、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15、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爱因斯坦
16、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亚美路
17、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普良尼施尼柯夫
18、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黄宗羲
19、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储昌楼
2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www.haoshuoba.com)
21、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23、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洛诺尔特
24、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25、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于光远
26、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27、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28、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29、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30、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31、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夸美纽斯
32、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33、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爱因斯坦
34、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张伯行
35、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黄炎培
36、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巴班斯基
37、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培根
38、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受到赞扬的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洛克
39、因为儿童应该很少受到鞭笞的惩罚,所以我觉得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洛克
40、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狄德罗
41、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洛克
42、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罗曼·罗兰
43、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比格
44、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5、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46、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高尔基
47、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48、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
4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0、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51、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康·德·乌申斯基
5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于光远
53、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5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
55、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您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是他们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洛克
56、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