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心语> 正文

佛家经典禅语(精选90句)

2021-12-07 01:53:49 语录心语

1、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2、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3、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4、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5、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6、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7、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8、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1、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2、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13、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4、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16、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7、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8、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19、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2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1、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22、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23、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4、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5、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2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7、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28、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29、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30、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31、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2、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33、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34、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6、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7、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8、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39、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40、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41、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2、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4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4、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5、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46、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47、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48、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49、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1、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52、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53、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5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55、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5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57、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8、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5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60、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61、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62、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63、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64、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65、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6、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67、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68、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70、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7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72、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73、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74、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75、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77、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78、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79、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8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1、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8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83、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8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8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86、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87、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88、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89、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90、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