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客家人赴圩的句子(精选19句)
1、 2. 赴圩最多人的时间是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前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天天都是墟日。
2、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变化。旧时因交通不发达,农户挑担步行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去赴圩。
3、 6. 离松口圩4公里的仙口村旧时有十多家家庭旅店,这些家庭旅店是专供这些小商贩住宿,他们前天下午先到达旅店过夜,明天早上再去赴圩。
4、 15. 客家农村的圩期,从年初三的头圩到年廿九晚的尾圩,一年到头不断。
5、 12. 旧时有些小商贩来往于附近圩镇做生意,几乎每天都赴圩。各圩场圩期都是三日一圩。
6、 11. 因为交通发达赴圩的人大部分回家吃午饭,中午在圩上饭店吃饭的人不多。圩场上商品交易时间缩短。
7、 4. 圩日这天,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头挤拥。旧时松源圩的特色是饭店多,最多时大小饭店达百家,中午远地来赴圩的人都在饭店吃饭,因此饭店顾客暴满生意很好。
8、 24. 还有不少城市人也驾车,扶老携幼,到圩场领略圩日奇观,增加了圩日文化氛围。
9、 17. 习俗的圩日,均以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或三六九固定,各地圩日互相交错,天天都有圩可赴。
10、 9. 赴圩的人带着胜利果实回家离开墟场叫做“散圩”。散圩的时间不等,按各圩场的情况而定。
11、 13. 各乡镇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分为“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两个相邻的圩镇,它们的圩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
12、
12、 1. 赶集,客家人叫赴圩。在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或办事,就叫赴圩。
13、 8. 圩日最热闹的要数另一类的小商贩,如卖老鼠药、卖蛇药、算命、卖跌打药(有“撮把戏”兼卖跌打药)。
15、 21. 江西豆腐、仁居豆腐头、仙人粄、糯米粄、客家酿酒、黄豆花生等地方风味美食,在圩日随处可见。
16、 16. 圩日文化可谓丰富多彩,有其深厚的地方特色,成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25. 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着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它是客家人文的组成部分。
18、 19. 圩内贸易,约定俗成,分门别类,摆设井然有序,应有尽有:铲刀磨剪、阉鸡补锅、编织竹器、修制农具、开炉打铁、耍武卖药等古老行业,在圩日出现。
19、 14. 为传承、扩大这一渐行渐远的圩日文化,最近,平远县旅游局与梅州假日旅行社达成合作,对客家圩日进行包装宣传,以圩日引客,让外来客赴客家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