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心语> 正文

关于孝心的名言(精选40句)

2021-11-20 12:38:10 语录心语

1、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3、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5、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6、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7、☆☆☆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
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9、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0、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1、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2、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3、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14、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16、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7、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18、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9、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20、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1、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2、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23、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2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26、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27、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29、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30、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31、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32、☆☆☆《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4、☆☆☆《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3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3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3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8、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39、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40、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