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道家名言名句及释义(精选105句)
1、常与善人。
2、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5、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
6、而我独顽似鄙。
7、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8、道的运行方法是以柔弱胜刚强;道的运行规律是总是往相反的方向运动。
9、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10、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11、“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12、治理国家,与烹煎小鱼儿的手法是一样的,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
13、若烹小鲜。
14、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16、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7、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18、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19、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0、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21、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22、而况於人乎?
23、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24、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5、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6、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7、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8、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离去,离去就会远去,远去后又返回本原。
29、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0、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1、他经历的越多,就越发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少。
32、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
33、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34、自是者不彰
35、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36、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37、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38、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39、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40、自矜者不长。
41、为道日损。
42、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43、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44、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45、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6、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7、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8、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49、美行可以加人。
50、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1、多易必多难。
52、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
53、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
54、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5、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56、常于几成而败之。
57、世人都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做的事很对,我却独自认识到我的愚笨和无知。
58、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9、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0、骤雨不终日。
61、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62、固持己见而不兼听众人的不容易明白事理;自以为是而以他人为非者,众人不彰其名。
63、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4、上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65、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
66、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67、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68、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69、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70、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71、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2、为而不争。
73、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4、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75、驰骋天下之至坚。
76、辩者不善。
77、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78、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79、逝曰远,远曰反。
80、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81、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82、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3、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84、其知弥少。
85、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明悟通达。
86、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87、则无败事。
88、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9、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90、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91、为大于其细
92、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93、疏而不失。
94、外其身而身存。
95、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96、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97、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勉励他人。
98、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9、不置身其中方能观察事物全貌;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100、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101、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102、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03、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04、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
105、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