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正文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3)篇

2019-05-21 13:37:45 读书笔记
肠子的小心思
作者:朱莉娅·恩德斯著 吉尔·恩德斯插画
《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祸首;如此现代化的今天,蹲坑这种看似原始的行为竟然还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保留着,而且这才是大便的正确解锁方式;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觉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谁能想到这些奇葩欢乐的内容,竟是一位软萌妹子所写,还一举俘获36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心。让我们跟着这本新鲜出炉带着屎味的书,一起开启神奇的消化道之旅吧。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 第(1)篇

被人类低估了的卑微肠道,让我们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肠子的小心思》,德国医学博士朱莉娅作品,给我们建立起有关肠子的全新概念。

作者认为人类对自己的大脑赞誉颇多,却几乎不了解自己的第二个大脑——肠脑。本书的初衷是让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被大众所认识。

作者从基础知识讲起,从解剖结构到里面的神经系统、到依附的微生物群、到和其他脏器的关系,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整个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有趣的科普,你会爱上这本书…​

划知识点:

1.肠道是人体里独一无二的重要器官—— 它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它能从食物中汲取能量,它还能制造20余种激素。

2. 欧美国家有句俗语,“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的什么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其实不仅仅是你吃下去的东西,你的肠子对什么敏感、能吸收什么,也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质量。

3. 我们皮肤下的世界,暗流涌动:流淌、泵压、吸吮、挤压、破裂、修复、重建。所有的器官组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完美配合、高效运作。而运作这样一支强大的队伍,一个成年人每小时所需要的能量仅和一只100瓦的电灯泡一样多。

4. 人体的三根管带:大脑,心脏,原肠。

5. 经常憋着不去厕所,内括约肌就会越来越倦怠,甚至可能180度大转性。当外扩约肌过于经常地约束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肌肉,就会严重打击到它们的积极性。如果内、外括约肌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你离便秘就不远了。

6. 坐在马桶上我们也可以达到蹲坑的顺畅排便效果—— 只要脚下垫个小板凳,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找好角度—— 成了!就这么简单,现在你又可以在大便的时候读书、折纸或者专心发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得痔疮了。

7.唾液腺: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

唾液其实是被过滤了的血液,血液经由唾液腺过滤形成唾液。唾液腺负责把红血球筛选、拦截在血管里,我们的口腔可不需要血盆大口。

所以,睡觉前、起床后刷牙是个好习惯。睡前刷牙可以大大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目,当我们熟睡时,活跃在嘴巴里的细菌就只剩残兵败将了;而清晨醒来刷牙则可以帮助我们清扫掉“一夜狂欢”后的混乱。幸好我们的唾液腺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只要我们一醒来它也会立刻醒来开工。再爱赖床的唾液腺,只要我们开始刷牙或者咬第一口早餐,也会汩汩分泌唾液、开始兢兢业业地打扫卫生,要么奋勇抗敌要么干脆直接把细菌冲进胃里。之后的事就都交给胃酸来搞定了。

8.如果是躺着打嗝的话,向左侧躺打嗝会容易很多。要是你习惯向右侧躺,那胃胀气的时候麻烦你放弃这个习惯,换个方向睡会让你舒服很多。

9.饱餐一顿后,挺起背坐直可以更有效地预防胃酸倒流。

10.小肠的面积:如果把褶皱,绒毛,等全部展开,那整个小肠差不多有200平米。

所有的器官都需要我们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回来,也正是小肠让吃饭变得如此有意义。

从消化的角度来看,吃完饭可以偷得片刻清闲的小职员,可要比压力山大、精神紧绷的高级经理成功得多。

食物消化的最重要阶段发生在小肠里——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所有生命体都由相同的基质组成:糖分子、脂肪和氨基酸。我们是这样的生命体,摄取的食物也是这样的生命体,比如一个苹果,又比如一头牛,把和自己结构一样的生命体吃下去才能补充能量。

11.血糖升高,身体立即反应会分泌激素,尤其胰岛素。糖分最好慢慢进入血液。

12. 如果想消耗脂肪,至少需要运动1小时以上。只有当你开始觉得体力不济的时候,能量现货(糖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身体才会舍得开启轻易不会动用的能量储备(脂肪)。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直接从我的肚腩下手,这边的能量储备随你用。但就算你再怎么想,身体也不会听你的,因为我们的细胞可是爱死了脂肪。

13.脂肪是所有营养成分中最高效也是最珍贵的物质!连细胞都被细胞壁保护着。

14. 淋巴管和血管是一对最佳拍档。血管把养分送到各个组织,淋巴管则负责从各个组织中回收血管泵送的液体,运送免疫细胞。血管经过肝脏以后才抵达心脏,淋巴管直接通往心脏。所以吃油必须卫生健康!否则心脏会受不了。吃橄榄油。

15. 橄榄油不能炒菜。橄榄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不耐高温,且可以和自由基发生反应)

16. 经常食用优质植物油,对那些患有慢性炎症,经常头疼或痛经的人,常年累月之后,大有好处。

17. 糖分子一个个连起形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一个个连起形成了蛋白质。

18. 含氨基酸较全的:黄豆,荞麦,奇亚籽,藜麦,螺旋藻,豆腐。

19. 乳糖是牛奶里面的糖分,两个糖分子结构。年纪到了之后,可能出现乳糖不耐受,表现是吃了奶制品,就肠胃胀气或轻微腹泻。

20. 血清素是“幸福荷尔蒙”,体内缺乏血清素可能会导致抑郁。

21. 人类上万年形成的饮食结构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2. 你喜欢的东西,你的身体真的喜欢吗?若经常性肚子疼,隔三差五的闹肚子,或者总是疲惫不堪,那就是身体在抗议了!需要停下来观察一下,改变一下饮食结构。

23. 压力过大,也会让身体在一段时间对食物比较敏感,只要压力消除,身体恢复健康后,敏感的肠道会慢慢恢复平静。

24. 大便。四分之三都是水,每天大概100毫升,固体部分:三分之一是排除的肠道细菌,再三分之一是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吃的蔬菜水果越多,大便越多,最后三分之一是垃圾。

25. 身体每秒240万个血细胞产生,也有这么多血细胞作废——血细胞中的红色素先会变成绿色,再变黄色。正常大便颜色是屎黄色或者屎棕色。凝固的血液是黑色的,若大便是黑色的,得注意。

26. 胃的入口:贲门。胃的出口:幽门。

27. 放弃食用过量的味精,说不定可以帮你缓解反酸、烧心的症状。

28. 呕吐可不是神经出错造成的,它是精心策划、严格执行的大师之作。

呕吐绝对不是身体对我们的惩罚!相反地,呕吐代表了大脑和肠胃为我们做出的最大牺牲,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可能的中毒,是在眼睛耳朵不平衡状态时的过度谨慎,是在我们需要能量的时候牺牲自己全力以赴。这个呕吐恶心的经历会成为我们之后人生的指南针:究竟什么是对我们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

29.肠道是个有强烈习惯依赖症的家伙。肠神经会记下我们爱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每天做多少运动、喝多少水,我们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厕所。如果一切如它所料,它干起活来就会精神抖擞,认真监督肠道肌肉完成工作。对于轻度便秘患者,学招——“蹲式秋千”这个做起来很简单:首先坐在马桶上,上身最大程度地往前弯曲(尽量去够大腿),然后抬起上身重新回到90度的坐姿。这样重复几次应该就有感觉了。

30. 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体会过旅途中的便秘,旅行:多吃膳食纤维,果蔬的外皮通常都含大量的非水溶性纤维,而果肉却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

在用泻药清空了肠子之后,很可能之后的两天都不会想去上厕所,从第三天起才有便意。就算你是慢性便秘患者,在服用过一次药剂后也要至少隔上两天才能再次服用。

31. 只有高强度的运动才能对肠道蠕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乳果糖由乳糖而来,比如高温加热牛奶。乳果糖可以治疗便秘,促进排便,它能吸水而且还能滋养肠道菌群。

33. 栓剂不能被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到达大肠。

34. 大肠分为三段:升结肠,平结肠,降结肠。

35. 人的代表不仅仅只有大脑。肠道的神经网络系统也称为“肠脑”,或者“第二脑”。肠道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后台系统,它感知着身体的内部世界,运行在潜意识层。

36. 迷走神经是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它穿过横膈膜,从肺和心脏间穿过,紧贴着食道管向上穿过喉咙直抵大脑。它的作用就像是连接总指挥大脑和地方专员肠脑之间的电话专线。

37. 肠道养护好,大脑更加健康。

如果肠道出了问题,会暗暗地导致我们情绪低落,而一个健康、营养充足的肠道则会悄然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38. 大脑的门卫是丘脑。

39. 真正好的心理疗法就相当于给神经做了一次复健体操,让闹神经放松。

40. 抗抑郁药可以提高神经的可塑性。

41. 每个人都自成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42. 99%的微生物种类都可以在肠道找到。肠道里微生物(90%是细菌)总重量达到2公斤,1000万亿个细菌。

43. 出生开始就是被细菌占领的过程。我们用嘴开启了它们的命运,用屎记录了它们的辉煌和血泪。

如果小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年里缺乏双歧杆菌的话,他长大以后变胖子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哦。

44. 母乳喂养可以均衡改善小婴儿的肠道菌群。小宝宝3岁,肠道菌群差不多才能定型。

45. 我们肠道里究竟都住了何方神圣,配了什么宝物,往往取决于我们的饮食习惯和需求。基因,生活方式,遇见的人,生过的病,或者业余爱好等,都共同决定了我们肚子里的小世界。

46. 绝大多数剖腹产的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一个瞬间是和另一个人的皮肤接触。因为没有经过妈妈的产道,自然也少了产道菌群正式入住这个环节,以至于剖腹产小朋友的肠道菌群都是从别的地方七拼八凑来的杂牌军:其中有些是来自护士姐姐右手的大拇指,有些是花店员工的—— 沾在爸爸为妈妈买的花束上,有些是爷爷家狗狗身上的……

剖腹产的宝宝的肠道菌群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调整好,所以会比顺产宝宝抵抗力弱一些。

47. 所有生物分为三类:真核生物(六大组:变形虫界、古虫界、有孔虫界、囊泡藻界、泛植物界和后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它是指所有的动物和真菌,也包括人类。下次你要是在马路上碰到一只蚂蚁的话记得打招呼哦,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它可是我们的后鞭毛生物同胞呢),古生菌和细菌。

48. 每个人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细菌菌群,就跟指纹差不多。

49. 基因代表着可能性,基因是信息。基因可以给一个人强加上某些特征,或者也赋予他才能。

把肠子里所有的细菌加在一起,它们的基因总和差不多是人类基因的150多倍。

50. 所有微生物组大致都分为三类。即:只有三种肠道型。拟杆菌型,普氏菌型,瘤胃球菌型。

拟杆菌型是三大细菌家族里久负盛名、人气最旺的家族。它们个个都是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高手,而且拥有庞大多样的基因组,可以根据需要自制各种分解酶。不管你吃的是牛排、沙拉还是喝醉了啃的树皮,拟杆菌立刻就能找到相对应的酶来分解,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普氏菌型,跟拟杆菌型相反,普氏菌型在素食主义者的身上更为多见。但并不是只有素食主义者才会是普氏菌型,正常饮食的人和肉食主义者里也能找到这一肠道型。所以饮食结构并不是决定肠道型的唯一要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影响因素。

瘤胃球菌型,这个肠型有可能存在。瘤胃球菌最喜欢的食物应该是植物细胞壁,它的最佳拍档可能是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它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肠壁厚度,减少糖分吸收。瘤胃球菌的代谢产物是血红素,而血红素又是人体用来制造血液的重要元素。

1000亿个微生物生活在我们的肚子里,显然它们不仅仅只是住在那里,它们跟我们的生活肯定息息相关。

传统中医理论人体也分为三类。

51. 虽然肠菌和我们一同进食,但是并没有抢我们的食物。我们吸收分解的在小肠,那里没有肠道细菌。

52. 细菌不光消化食物,同时还生产新的物质。

53.健康的元凶:坏细菌和寄生虫

沙门氏菌可以用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法潜入到你的餐桌上。只要以75摄氏度的温度煮个10分钟就全都歼灭了。所以如果中了沙门氏菌的招,原因一定不是在煮熟的鸡肉上,多半都是因为用洗菜篓洗完化冻的鸡肉后又紧接着洗了要生吃的瓜果蔬菜。所以外面的沙拉��生鱼片还是少吃。几个黄金法则送给你:法则1:使用塑料菜板。法则2:所有和生肉、鸡蛋壳接触过的东西都要用热水彻底地冲洗干净。法则3:肉类和蛋类都尽量煮透后再吃。法则4:厨房以外也要处处留心。如果谁养了蜥蜴当宠物,给蜥蜴喂完饭没多久就开始一趟一趟地跑厕所,他最好牢记我之前说过的话:沙门氏菌可是爬行动物肠道里最常见的肠菌。

幽门螺杆菌是大坏蛋,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帕金森病有关联。幽门螺杆菌是好同志,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

弓形虫:让人忘却恐惧的喵星来客,猫肠子是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故乡。这个小小的生物虽然是单细胞,但居然也算是动物了,因为它的遗传基因和细菌相比要复杂许多,细胞膜的结构也不一样,而且它的人生要比细菌精彩太多。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身体里都寄宿着弓形虫。弓形虫属于寄生性生物,因为它没法独立地活在土地里、水里或者树上,它必须住在一个生命体里。我们称这种生物为寄生虫,因为它们白吃白住,从来没有什么正面意义的回报给我们。相反,它们还有可能伤害到我们,甚至还会利用我们去污染周围的人。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弓形虫不会有什么太大危害,有的人会以为自己得了轻微的流感,而大多数人可能连症状都不会有。但是如果怀孕期间感染上弓形虫,那就大事不妙了。这就是家里有孕妇的时候,猫沙每天都要清理干净(孕妇可千万别自己动手)。

蛲虫:一生总会遇见一次的过客,挠痒这个举动都是无意识发生的。而这个时间也正是蛲虫产卵的最好时机。蛲虫卵能存活很长时间。为了配合药效,你得彻底杜绝啃手指。勤洗手。

54. 世卫组织强烈建议重视胃病。

55. 给身体里面做保洁主要有三个利器: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

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的三个条件包括:封闭的空间、潮湿温暖的环境和唾手可得的养料。几个简单又实用的生活小窍门:稀释、烘干、温度和清洁。

56. 抗生素可以有效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好坏通杀。

好医生一般不会一上来就开抗生素,但是一定要吃的时候,绝不含糊。

57. 每个文明国家都有细菌制作的美食,如:德国有酸菜,腌黄瓜和酸面包。法国有酸奶油,瑞士有乳酪,土耳其有咸酸奶等。发酵即产生酸。

58. 益生菌加强免疫系统。乳酸菌是研究得最透彻的益生菌。但是益生菌只能短期护理,时间一长就消失不见。

59. 膳食纤维是肠道细菌的最爱。

60. 益生元:土豆沙拉,葱姜蒜。

这本德国人写的养生书,有别于中国人的养生,中国人倾向于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德国人的习惯在于,他会先跟你分析器官的功能和运作,然后你结合自己的状况自己来考虑应该怎么做。他的语言真是太有意思并且浅显易懂,利用身边有趣的例子将枯燥的生物知识分析得深入浅出,我从来没想过看这种科普读物能发出杠铃般的笑声,这本书做到了,强烈推荐!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 第(2)篇

《肠子的小心思》,一本德国人写的医学科普书,用智慧诙谐幽默的当下流行汉语翻译,通过生动有趣地叙述,让读者在认识人体器官的同时,旅行般地穿行在身体中,见识了生理机能的合作运行,以及身体对食物的爱恨情仇,细细品来,忍俊不禁地令人发出笑来,有种意犹未尽,舍不得结束这场肠胃的长途旅行。

德国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却写出令人捧腹搞笑的这本书,也是醉了。在马桶的使用上,不正确的姿势,难以令人有酣畅淋漓的快感,却成了制造隐患的罪魁祸首。正确的姿势是在脚下放一个小凳子,协助肠子运行排泄,减少疾病的发生。原始的蹲坑才是真正王道,可惜方便的马桶忽视了肠道的运行机制,感觉轻松舒适了,却少了科学养生成分。《便便外刊》一节,前所未有地全面分析了便便的成分、颜色、硬度,从健康的角度对号入座,自我分析,让养生的科学化达到普及与常识化程度,读来轻松自在。

肠道中的微生物是个庞大的家族,形形色色的菌类和寄生虫有着各自的功能作用,要么相互牵制,要么势均力敌,要么你死我活,要么和平共处。沙门氏菌、幽门螺杆菌、弓形虫、蛲虫,一个不留神的疏忽,坏细菌寄生虫就被主动邀请进身体,开始它的旅行与长期居住,清洁和卫生是抵御和清除坏细菌的有效途径,勤洗手讲卫生,多食用膳食纤维。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用嘴开启了它们(肠道菌群)的命运,用屎记录了它们的辉煌和血泪。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不可赶尽杀绝,合理科学的服用抗生素,还是帮助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万万不可一竿子打死。对益生菌益生元,我们采取多食用,只要身体可以接受,有益的细菌总是在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健康尽职尽责地服务。

对于健康和养生,疾病与预防,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化机能,科学合理地把好“进口”与“出口”,养好肠胃脾,善待胆肝肾,用心对待每一个人体的部件,人这个价值不菲的“机器”,就会健康地长久地运作,少出故障。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 第(3)篇

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强推。我们会接受到纷繁杂乱的医学各种建议,过于专业,不明所以,不知所谓,唯有此书很系统地做了一个整体介绍,非常有说服力。

浅显易懂,风趣幽默(作者厉害,译者很棒),道出了人的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影响,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细菌与我们共生,相爱相杀,给出了很多建议,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用塑料菜板代替木菜板;抗生素尽量少吃,如果要吃请吃够份量;益生菌与益生元等。

肠道菌群最近几年在生物届的研究火热程度,完全不亚于AI,微观领域的进步,正在更多地解释人体的奥秘。虽然才起步,有很多还是假设,验证和实验都需要时间,但是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投入更多的研究。

科普知识也需要更新,这本书应该可以算目前较新的观念了,辩证地接受,保持着合理怀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