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凌晨读完的这本书,然后在回忆思考中入睡,该怎么表达我的心情呢,我只能说内容不曾辜负书名《恶意》,在每一章叙事的内容里,倘若不是之前读过东野许多本推理小说,恐怕会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到千丝万缕的推测怀疑里,故事的最初和最后,都有小小的细节体现人性的恶意,那些看起来不会引人注意的平凡小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是扭曲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的罪魁祸首。
因为在嫉妒,不甘心,恐惧,以及不信任等等情绪影响下,野野口修发挥了自己出色的写作水平,他像一个深谙世故的老手,算计了每一个故事主角的心理和行为,哪怕只是普通的配角也不肯放过,如果没有加贺一步一步剥丝抽茧,拜访了所有提到的跟人物有关系的角色,故事不会是这样的结局,毕竟中途我还为日高抄袭野野口修的作品这种无耻行径而愤怒,结果最后发现一切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我仔细回想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可能也在不注意间伤害过别人,当然也被别人的言语影响过心情,毕竟那个时候自卑又敏感,会因为同学朋友间的相处而产生矛盾也很正常,所幸现在活成了女神经的模样,对不重要的人的想法不CARE,开心最重要。
恶意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发现和《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个套路。小说的主角,一个杀人犯制造了一个巨大而完美的骗局误导警察的判断。在这个骗局里,他自导自演了一个完美的杀人案件,用一套近乎完美且严密的逻辑思维,拼凑了案件的整个版图,起因、经过、结果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毫无破绽,但是又会让人觉得太过于无懈可击,就是靠着警察的直觉和怀疑,才一步一步看穿整个骗局。但与《嫌疑人X的献身》不同的是,X里讲述的是有缘又故的爱,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个人,而这部小说则刚刚相反,这里讲的是无缘无故的恨,只要你好好活着,我就痛不欲生。所谓恶意就是我与你无冤无仇,但我就是从心里散发着对你的不满,反感和厌恶,在世人眼里,你对我千般万般的友好,帮助我,容忍我,保护我,可你做的越多,我就越是讨厌你,甚至开始讨厌这世上的所有的人。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恶意就越来越膨胀,壮大,将我慢慢吞噬,于是我开始失去理智,我开始寻求解脱。我选择了最一劳永逸的办法,让他消失,看不见他,我就会好受一点。这是我对于小说杀人犯的心里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世界,无奇不有,譬如这无缘无故的恨[发抖][发抖][发抖]
恶意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