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读书笔记(3)篇

一本探讨如何面对病痛、衰老和死亡的问题的书。中国人是很忌讳病、老和死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是探讨如何生,而避谈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国人都尽量不去想每个人必然的结局,以及走到那一天可能多会经过的衰老及/或病痛的过程,总觉得和日常的生活很遥远,临了再说。但是,就像其他问题一样,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又怎么能够明了自己或至亲者的主张或者心意,又怎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呢。这本书说了作者自己的故事、病人的故事、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在说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早作思考,及时应对,何况关于死这样的人生终极大事。只是,大多数人是没有准备的,不情愿准备的,哪怕想到一下下,都有要跳起来呸呸呸的冲动,可是从人出生开始,就走在前往终点的路上,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寿命普遍增加,让这条路变长了,但是人们总还是要走到终点的,而长路会让人经历衰老的过程,身体机能的衰退,引起各类不适甚至失能,生活质量下降,这些事情或相关知识在人年轻的时候是想不到的,而壮年的时候是不愿去想的,而到了老年,会更加害怕想这些,这点上,人类是普遍的乐观主义者,总愿意相信花常开不败,今年和明年和后年还有往后好多年都会是一样的。只是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能转移的,所以还是需要储备一些知识了解关于衰老的事情,思考一下关于人生的终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地理解老人,尽所能去照顾他们,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读书笔记 第(2)篇确实适合养老行业从业者和医生看一看~n首先,Being Mortal是Motal Being(凡人)转换过来的,代表“凡人皆有一死”。不管养老还是医院,一个模式化管理老人监控老人,一个用各种各样的药物、理疗尝试延长病人生命,其实都应该明白,人之将死,如何才算过得有意义?是用药物加大无意义痛苦,或是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疗养院机械化活完最后的日子,还是追随内心顺应生命的规律,在最后的日子善终?n善终不等于结束生命,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和自己想要的方式走完自己人生最后的旅途。“善终服务”乍听很刺耳,但其实是积极接受、积极思考、积极生活。医生需要明白,医生的职责不是用药物强行挽留生命,而是让人的生命变得幸福;养老需要知道,老人踏入养老院,不等于半截入土,而是更开心生活。跟一个朋友聊过,她去过敬老院,陪一个朋友。一进去就觉得气氛诡异,死气沉沉。没有人会想到,给每位老人一个宠物就能减少药用量和麻烦制造量。人之将死,有点盼头、觉得自己有用,有存活的意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难道不是造福人类的事情么?n提前思考死亡是对生命的尊重。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读书笔记 第(3)篇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 来时不知会来,走时不得不走,生命的意义终究在于“体会过程”,希望80岁时仍然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