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什么是歧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歧视”一词解释为“不平等地看待”。只用“不平等地看待”真的能说得清“歧视”的含义吗?不,我认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歧视”远远超过了“不平等地看待”。直贵在哥哥入狱后,他身边的人-老师、朋友、同学、邻居等等在面对他时,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或是疏离,或是漠视,或是小心翼翼地关心他,其实不管哪个态度都只是在伤害他人而已。比起对方疏离你、漠视你,我认为“小心翼翼的关心者”才是伤害人心最深的一种人。他们通常都只是嘴巴上的关心,就算偶尔有些行动上的帮助,也只限于与不损害他们的前提上。他们采取了小心翼翼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害怕伤害了对方,但我认为如果真的不想伤害对方的话,就应该用平常对待朋友、对待他人的态度面对对方。“小心翼翼”,只是把对方当成了异类看待而已,并不把他(或是他们)当成是与自己同样的人。虚伪的关心,只是在对方伤口上撒盐,只会让伤口化脓而已。 同情,其实也是种歧视啊!就因为我们处于比较优越的高处,我们用高人一等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我们“自以为是的帮助”强加在处于在我们下风处的人身上。素不知,这一种帮助也会成为一把利刃,一刀刀地画在他人心上,造成一种难以痊愈的伤痕。
信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没有复杂的推理,只是平淡的叙述了一个故事。一墙之隔,一封家信,墙内哥哥的思念与牵挂,墙外弟弟的困顿人生,兄弟二人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
书中写到“犯罪者必须认识到受惩罚的不只是自己”,还有给亲属带来更多的压抑与痛苦!弟弟直贵尽管无辜,却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标签,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善意还能在心底摇曳着多少微光。
直贵最后看到了在台下不敢抬头的哥哥志刚时,想唱而唱不出来的心痛。这一切的艰辛痛苦和切不断的兄弟之情碰撞着。
在宿命的摆弄下,一张纸,一封信,万般重。
信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社会永远是如此残酷的
不论你如何选择
你做了什么
永远有很多的声音在谴责你 指责你
路人永远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你
其实有时候有些选择也许很难
但至少可以保护自己保护更多的人吧
但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世界
做了很难的选择然后时间告诉他 你这样对了
你做了正确的选择
然后那个被抛弃的人殊不知在承受着什么样的比你还难的苟且
这个故事的结局不知道最后会如何
但是起码还让我看到一点点希望 寺尾对音乐的坚持 摆脱世俗的偏见 一起去监狱演唱 弟弟终于出现在受害者家属面前 得知更多关于哥哥的消息
最后的结局那就存在心里吧
你信仰善良 那就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