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2019-01-16 11:22:58 百科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是中山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中山大学数学系,始创于1924年,1997年7月11日扩建成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下设3个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有专业教师88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mathematics, Zhongshan University
  • 简称:SYSU_MA
  • 创办时间:1924年
  • 所属地区:中国 广东 广州
  • 学校类型:二级学院
  • 主要院系:数学系、统计科学系、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套用系等
  • 现任校长:姚正安
  • 主管部门:中山大学
  •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 博士点:2(一级学科)个
  • 硕士点:3(一级2个+专业1个)个

历史沿革

1924年11月11日,中山大学举行成立典礼的,第二年便开始招有数学系的学生。
旧数学楼旧数学楼
1926年,将数学系改名为数学天文学系(简称数天系),并开始筹建我国最早的天文台。
1944年,分数学专业和天文学专业对外招生。
1947年底,分系正式成立了数学系与天文学系。
1948年,开始以两系对外招生。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时,数学师範合併到了华南师範大学。
1958年,数学系发展为数学力学系(简称数力系),力学专业正式对外招生。
1979年,计算机软体、计算数学专业从数学力学系分出去,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
1984年3月,成立了计算机软体研究所。数学力学系又分系,成立了数学系与力学系,后力学系改名为套用力学与工程系,
1989年,计算机软体研究所与经济系等系、所成立了岭南学院。
1990年5月,数学研究所建立。
1994年,当时仍在岭南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系再分系,成立了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套用系(主要由计算数学专业组成)和计算机科学系(主要由计算机软体专业组成)。
1996年初,套用力学与工程系与物理系、雷射所组成了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7年,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套用系从岭南学院分出,与数学系、数学研究所、以及1998年10月成立的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套用研究所组成了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2016年,“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SYSU_MC)”正式更名为“中山大学数学学院(SYSU_MA)”。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初,学院有专业教师88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6人、高级讲师4人,讲师18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3人被列入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3人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讲座教授,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画”引进人才,2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画”,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类别姓名
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画”入选者
许跃生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讲座教授
许跃生
张和平
张智民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任佳刚
朱熹平
---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
朱熹平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
戴道清
郭先平
胡建勛
陈兵龙
颜立新
赵育林
殷朝阳
郑浩
王学钦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朱熹平
陈豪
---
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胡建勛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郑志勇
朱熹平
胡建勛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郭先平
---
---
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邓东皋
---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邓东皋
---
---
资料来源:

院系设定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下设数学系、统计科学系、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套用系等3个系,数学与套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3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套用数学
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统计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与套用数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1个。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学院数学一级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9,统计学一级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7。
学科建设
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名称
学科专业设定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
数学、统计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
数学、统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点
1
套用统计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1
基础数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
1
数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
1
统计学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聘请了美国加洲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陈省身教授,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等国际着名的数学家为名誉教授;聘请了美国SyracuseUniversity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许跃生教授、加拿大Concordia大学C.Y.Suen教授等国内外着名学者20余人为客座(兼职)教授。各学术带头人均与欧美及港澳地区的学者有着紧密的联繫,每年都有十几人次到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学院与法国巴黎高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有长期的联合培养、交流合作。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中山大学数学学院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数学研究所、华南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计算科学与计算机套用研究所、複杂系统研究中心、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其中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数学会挂靠学院。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计算科学实验室

科研成果

根据2017年3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项,杰青项目4项,重大研究计画培育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8项,国家自然科学102项。
完成人项目名称获奖类别时间
戴青云等
基于RFLD的物料及在制品追蹤管理系统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8年5月
陈关荣等
混沌的反控制与Lorenz系统族的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年
朱熹平等
Ricci流理论及其几何套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6年
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 院徽
院徽院徽
院徽设计理念:图案中心由“数学”和“计算”的英文字头M、C一气呵成,表现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师生正误分明、治学严谨的风範,兼收并蓄、博採众长的胸怀;四周由内向外逐渐拓宽的圆环,寓意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师生在学校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不断进取的精神,稳步发展、跨入国际前沿的态势。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阮映东
党委副书记
李晓超
院长
姚正安
副院长
陈兵龙、郭先平、程月华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职务职务任期
院长
邓东皋
1997.07——2000.07
党委书记
戴月
1997.07——1999.04
院长
朱熹平
2000.08——2004.07
党委书记
丘兆福
1999.04——2002.07
院长
朱熹平
2004.08——2008.07
党委书记
丘兆福
2002.08——2006.07
院长
朱熹平
2008.07——2013.12
党委书记
李伯军
2006.07——2010.07
院长
姚正安
2013.12-2015.08
党委书记
李伯军
2011.01-2014.12
资料来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