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我市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破浪前行的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总体上沿着又好又快轨道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8.1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1.1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306.9亿元,增长27.7%;一般预算收入116.9亿元,增长3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02.6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9亿元,增长2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6355元,增长14.3%。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超额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太原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 地区:太原市
- 类型: 政府工作报告
- 时间:2009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市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破浪前行的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总体上沿着又好又快轨道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8.1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1.1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306.9亿元,增长27.7%;一般预算收入116.9亿元,增长3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02.6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9亿元,增长2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6355元,增长14.3%。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超额完成!
主要内容
(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三大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不鏽钢园区、汽车工业园、铝镁合金基地建设加紧推进,太重煤机成套设备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3.7%。7家单位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4.6,比上年提高5.6点。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9%、23.6%、15%。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80亿元,增长16.9%;上缴税金160亿元,增长53.2%。
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村经济总收入551.6亿元,增长10.7%。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发展,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3个。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4家、省级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到583个。实施扶贫项目120多个,2.7万人脱贫。土地开发整理1.6万亩。建成大型秸秆供气工程14座。农村公路新改建147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1.5万亩。解决了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06亿元,增长13.3%。汾东现代服务业新区和太原滨西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绿色便民早餐工程,建设新农村便利店117个,新建、改建农家店327家。大力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认真贯彻商务部“限塑令”。实施晋祠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天龙山景区改造等工程。蒙山大佛景区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65.7亿元,增长24.7%。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组织编制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公共运输、住房建设等一批重点规划。完成投资57.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工程项目76项,新建改建道路78.1公里、桥樑11座。迎泽西大街改造等一批主次干道改造项目竣工通车,柳巷南北路等33条小街巷完成改造,汾河美化南延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开发投资121.6亿元,增长28.2%。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村镇建设稳步展开,建成村民安置住宅64万平方米,新开工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40个。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国土纯收益31.2亿元。关闭自备井131眼。天然气置换23万户。集中供热扩网551万平方米。坚决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拆除各类建筑182.2万平方米。道路大修和小修碎补27万平方米。深入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超限超载率从治超前的13%下降为0.09%。完成数字城管中心及城区二级指挥中心建设,并在107平方公里範围内试运行。全面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3万处,清除积存垃圾745万方,取缔无照经营摊点7.8万个,城乡面貌逐步改善。
(三)绿色标準制定与实施工作进展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不断加强。
绿色标準制定和“绿色十佳”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发布《太原市绿色工业企业管理导则》、《太原市绿色学校管理规范》等15个绿色标準,初步形成绿色转型标準体系的重点框架,我市成为拥有绿色地方标準最多的省会城市,太原的科学发展标準化工程取得重要突破。制定《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并通过省人大批准,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实施整体推进绿色转型地方法规的省会城市。稳步推进“绿色十佳”创建,确定重点创建目标单位300多家,为全方位、深层次加速绿色转型打下初步基础。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汾河治理修复和西山地区综合整治正式启动。植树造林20.4万亩。完成汾河湿地公园北延工程。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新增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新增0.61平方米。严格执行绿色高压线,对76个建设项目予以否决,关停焦化项目21个,取缔淘汰高污染企业226个,炸毁无证私开坑口247个。90座9万吨以下煤矿关闭重组工作全部完成。新增9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投入17亿元治理工业污染,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市区空气品质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2天,比上年增加33天。
(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颁布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出台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使用管理办法。太原市商业银行重组更名为晋商银行。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市属工业、商贸企业已改制及正在改制的企业达到96.4%。积极稳妥地安置破产企业职工,为8363名职工解决了工资、医疗等拖欠费用。最佳化国有经济布局,南方重汽、无缝钢管制造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积极组团参加“煤博会”、“中博会”等重大经贸洽谈活动。新批设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7户。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增长31%。到位境内省外资金89.2亿元,增长20.3%。成功举办欧盟—中国山西地区企业合作项目洽谈对接会、中国(太原)镁及镁合金产业高端论坛。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3.9亿美元,增长15.8%。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攻坚年”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达到25%。积极创建国家智慧财产权示範城市,专利申请量3012件,增长68%。2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9项获得国家科技奖,首获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3%。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成为我市首家国家实验室,科伟通孵化器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市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