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京津冀经济圈

2017-11-06 07:50:48 百科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都市圈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京津冀经济圈
  • 外文名: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 所属项目:“十一五”规划
  • 发展模式:8+2

简介

今年全国两会前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曾经是媒体议论的热点话题。如今,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从经济圈到一体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第一道命题。诸侯经济犹如一只困扰一体化的拦路虎,应重拳打击。

发展过程

其实早在十年前,国家发改委就正式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但是十年过去了,京津冀三地始终在行政体制的怪圈中打转,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京津冀经济圈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区划关係始终高于市场区际关係,地方行政主体利益导致经济圈内资源难以最佳化配置,协调发展。突出表现在:严重的不合理重複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三是经济圈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壁垒、资源大战,以及各种形式或花样翻新的地方保护。
毋庸讳言,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但是,从经济圈的内涵、架构和运行模式上,我国的经济圈与世界上几大着名经济圈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圈在“一亩三分地”上,大局观欠缺,更难以协调发展。因此,打破“圈圈”,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规划

首先要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明确经济圈一体化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包括旨在消除要素和产品流动障碍的市场一体化,能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的产业一体化,以公路、港口、机场的衔接配套和交通、物流网路的完善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强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信息一体化,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态完善城市功能的城市布局一体化,以及旨在规范各地政府行为的制度一体化。
其次,构筑一体化共同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彻底开放,除了要弱化地方行政参与经济的力量外,关键在于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
第三,订立有约束力的统一公约和法规。通过国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能改善我国和已开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通过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能改善我国日益扩大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不断改写的进程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决定了大国崛起的力度。面对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态势,中国经济必须从经济圈到一体化,从而着力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创新优先的跨越式发展。只有打破“圈圈”式的“诸侯经济”,中国经济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