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中国首都圈区域协同发展之道》是一本全面、形象地梳理和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力作。力求让大部分人能读懂时代大势,能读懂当今最为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
放眼全球,一个区域是靠拥有多少世界级的城市来确定它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今后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城市群间的竞争。以区域一体化为手段,合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大势,是京津冀应有的战略思维。本书以构建世界城市及世界级城市群为视角,从能源革命、首都副中心、大航空与空天经济、交通一体化等多个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论证和展望。
基本介绍
- 书名: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中国首都圈区域协同发展之道
- 作者:张立鹏
- ISBN:978-7-5068-4804-6
- 类别:经济
- 页数:303页
- 定价:52.00元
-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节选
作为全球人口规模第一、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由于自然与历史原因,我国总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面貌迥异。为了弥补这种区域鸿沟,我国进行了多次努力,实施了多项国家战略。
早在50多年前的1964年,我国开启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线建设”。这作为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
2000年,我国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广大西部地区发展,平衡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由此掀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篇章,区域一体化成为更高层面的发展主题。在未来数十年,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即涵盖陆地和海洋的“一带一路”)三大区域一体化战略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与之前的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及各类国家级综改区等这些大区域内共性明显、差异不足,且以国家输血和提供政策为主导的重大战略相比,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区域一体化战略有明显的时代特徵——区域跨度大、发展水平梯度大、区域内互补性强,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统筹和配置资源。
中国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
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未来数十年我国区域一体化的三大核心战略。其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连通亚欧,长江经济带贯穿中国腹地,京津冀一体化引领环渤海崛起,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以首善之区和畿辅之地的京津冀地区为例,行政上,这里既有国家首都,又有直辖市和省;地理上,这里既有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又有丘陵地区和深山区;发展水平上,既有高收入、高城市化率、高服务业比重的发达地区,也有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发展中地区和长期徘徊于低收入、低城市化率、低服务业比重的落后地区。困境中孕育新的机遇。京津冀地区发展梯度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势能”也大。随着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一号工程”,并以引领中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全新定位,困扰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多年的区域一体化难题开始全面破解。
作者简介
张立鹏,男,内蒙古通辽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浆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在学期间从事能源科技、能源形势与战略研究。现为投资北京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专职从事区域战略研究、产业发展规划等谘询工作。曾参与完成《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2019北京世园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二五”山区沟域经济重大项目储备规划研究》等区域协同发展相关课题20余项,《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战略研究》《北京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等航空经济与临空产业相关课题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课题委託方的高度认可。发表相关文章20多篇;完成《中国临空经济大变局》《北京航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本合着。
目录
第一篇形势基础——“三线”缘起
一、京津冀引领中国区域一体化
二、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起航
三、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第二篇西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石
一、形势与需求
1.面对全球能源困局,中国掀起能源革命
2.首善及畿辅之区,人资环矛盾日益突出
3.西线正在成为京津冀发展的“生命脊樑”
二、共建基础
1.总体概况
2.“点”:能源革命的关键节点
3.“线”:能源与物质流通通道
4.“面”:后方能源与材料国家战略基地
三、发展方向与重点
1.发展思路
2.空间格局
3.技术协同与机制创新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5.京保石:协同做强大健康产业
6.京张:构建产业带与生态廊道
第三篇中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平台
第一部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引擎和最重要的战略合作平台
一、大航空时代背景下的北京新机场临空区
1.五波理论与航空大都市
2.枢纽机场驱动临空经济区发展
3.中国驶入大航空时代
4.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历史机遇
二、北京新机场与临空经济区的基本情况
1.区位与交通
2.发展基础
3.机场设计与临空区规划
4.同步规划建设
三、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与城市功能布局
1.京津冀航空产业的核心载体与重要平台
2.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极核与中枢
3.从机场城市到全球节点
四、北京新机场临空区的建设与发展机制
1.超常规机制体制
2.创建国家级新区
第二部分:京北生态经济合作区
一、京津冀生态腹地的基础与现状解析
1.划设範围
2.战略意义
3.发展基础
二、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与借鉴
1.北京市的山区概况
2.沟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3.模式、成效与意义
4.下一阶段发展思路
三、京北生态经济合作区的产业方向
1.生态休闲
2.高技术服务
3.高端会议展览
4.文化创意
5.现代农业
四、京北生态经济合作区的实施重点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节点工程与精品环线建设
3.积极构建京津冀生态协作机制
第四篇东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方向
一、空间範围与发展基础
1.主要範围
2.发展基础
3.产业园区
4.区域合作
二、形势与需求:三大时代的呼唤
1.空天时代
2.海洋时代
3.自贸时代
三、思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重塑京津冀实体经济主阵地
1.海空联动,创新引领
2.启动建设首都航空极
3.重塑京津冀实体经济主阵地
4.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四、决战四大战场
1.北方明珠曹妃甸
2.津冀滨海经济带
3.京津科技轴与中国航空商务谷
4.京津冀航空休闲带
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相关文章
首都雾霾治理,京南责任重大
强心健肺补肾,增加雾霾的本地吸纳能力
打通任督二脉,提升雾霾的过境输运能力
兴建城市新区,融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加强区域协作,促进京津冀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雾霾治理机制的思路探索
划设範围、统一标準
建立区域“霾汇”及清洁发展机制
加强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
中线: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引擎和最重要的战略合作平台
左翼(西线):支撑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石
右翼(东线):京津冀三地合作的新方向和新战场
关于北京加快建设公务机机场的一些思考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会议之都亟须首都加强公务机服务
庞大的内需市场呼唤专有公务机服务设施
其他世界级大城市的借鉴
结论与建议
首都航空极:京津冀航空一体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基础稳固,龙头显现
形势紧迫,时不我待
强心健体,联动协同
北京通用航空发展的新思考
国际航空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中国进入航空时代
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业的一翼,与地方发展联动更多
北京航空产业最佳化布局,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性产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新时期北京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些思路建议
北京怀柔,中国科技航母战斗群即将起航
我国国家科技战略的转变
国际及国内的一些依託大科学装置集群而形成的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建设大型综合研究中心的必然性与怀柔的机遇
北京APEC,吹响怀柔科技文化航母正式起航的号角
航母起航
转型需求
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