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周。2012中国(广州)水资源周在主办方长期的精心準备下,将于2012年2月23-25日盛况开启。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水周,今后每年举办一届,已引起水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水资源周
- 时间:2012年2月23-25日
- 地点:中国广州
- 重要板块: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简介
2011年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首个关于水利与水资源的中央一号档案。一号档案将水利建设提升至“关係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及管理创新的新政策,特别是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水务和节水新技术套用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等方面会有重大突破,基础投资将增加一倍,每年增加投资4000亿,十年内增加投资达4万亿,为国内外涉水企业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契机。
为落实档案的精神,水利部要求抓紧细化实施、具体落实方案和配套措施,儘早发挥政策效力,实现水利水务领域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国水利水务事业的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中国脱盐协会(筹)等多家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广州)水资源周将于2012年2月23-25日在广州召开。
首届水周重要板块
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给排水、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展出面积突破15,000平方米,40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鼎力支持。2012广州国际水展作为2012年国内首个高端的水业盛会,GE、海德能、DOW、立升、蓝星东丽、凯发、乐普、滨特尔、唯赛勃、KSB、SEKO、恆通源、大耐泵、南方泵、乾通、合众高科、美的、熊津化学、贺利氏、灏钻、汉胜、时代沃顿、艾欧史密斯、艾瑞流体、科迪、格林韦德、招金膜、膜天膜、余姚仪表四厂、三力信、赛高波特、世通、宝莱尔、布廷恩、等携手亮相,打造一站式的水行业商贸平台。
中国水务发展高峰论坛
讨论主题:
解读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二五”水务发展的趋势
顺应国家经济转型、中国水务企业的发展之路
美国水处理交流会
创建国际交流平台,众多美国企业到达水资源周现场,与中国企业交流与探讨合作。美国公司特别针对中国市场,带来自动线上水安全检测实施保护中国河渠的专题报告。
水处理技术大会
本次会议将围绕民生水利和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务新技术产品的套用与发展。活动主题包括:
1)国家水利水务的发展状况,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政策法规与规划、实施措施的研究与建议;
2)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的办法和配套政策;
3)海水淡化、苦鹹水淡化、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雨洪水收集处理和利用技术、矿井水以及溶隙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4)水利部节水技术和产品认证以及产业化经验,未来水务行业加快发展的模式与对策措施研究;
5)水务、水利工程的投融资、水务工程与建设项目的发布与谘询服务;
6)水处理消毒、自动控制及水质检测系统;
7)工业和城市污水的再生及其综合利用;
8)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管道输水、管道防渗、微灌、滴灌、大中型泵站等;
9)仪器仪表:水文气象、地下水监测、水质应急监测等;
10)水源地建设、节水技术与饮水安全研讨。
全球脱盐新产品新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发布会
日东电工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凯发集团、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格林韦德管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海南立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色列艾瑞流体控制设备公司、旭硝子、日本华尔卡工业柱式会社、北京乾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爱思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美国宝利事公司、宝莱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美国科氏滤膜系统公司等知名企业将发布他们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製药、电镀、纺织等行业,提供水处理综合解决方案。
新加坡水务论坛
内容包括:
新加坡水产业概况
新加坡行业分享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膜科技及固体垃圾转化为能源技术
新加坡国际水周和城市峰会介绍
中国净水行业高峰论坛
讨论主题: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準的实施与挑战;
(2)净水器标準;
(3)饮水安全与健康;
(4)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研讨
(5)饮水设备卫生监督及涉水批件申报;
(6)中国净水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
(7)水处理技术探讨及不同净水设备优势;
(8)水净化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9)净水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
(10)家用软水机在中国的发展
八、学术研讨及技术交流活动
面向各大高校广泛徵集关于国内外水处理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专利和新材料的创新型研究,展示当前水处理最新技术、研究、专利和产品信息。为各种新技术、新研究提供广阔的交流展示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热情欢迎各大高校的师生参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