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覆

2018-07-03 15:34:51 百科
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覆

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覆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福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覆
  • 档案号:国函〔2015〕125号
  • 发文机关:国务院
  • 发文日期:2015年08月03日

批覆全文

国务院关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覆
  国函〔2015〕125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覆如下:
一、原则同意《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福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逐步把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支持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479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範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中心村,最佳化村镇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做好区域性空间开发管制,根据福州市资源、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实际,研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山海联动,促进中心城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协调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78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範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运输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範围。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涝、防风、防震和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範围,加强对滨海地区、生态景观廊道和水系的规划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强对鼓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係人民民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短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係,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华林寺大殿、昙石山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範围。保护好屏山、乌山等自然山体以及闽江、乌龙江等水体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突出山、水、绿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及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福州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範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福州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福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福州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福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覆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2015年7月27日

主要内容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城市发展目标

福州市发展目标为“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滨江滨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福州建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

福州市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街道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祥谦镇、尚乾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面积4792平方公里。

市域人口规模预测

福州市域总人口:2010年711.5万人,规划2015年为800万人,2020年为890万人。:福州市域城镇人口:2010年440.8万人,规划2015年为552万人,2020年为668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

福州市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61.95%,规划2015年为69%,2020年为75%。

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福州市域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一区:福州中心发展区。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应该依託台商投资区扩区的优势、重点发展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双轴即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多极:福州市其它经济成长极,“多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成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马尾—长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长乐空港动漫和IT产业基地、长乐汽配纺织产业基地、松下港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福清光电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城市性质

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职能

省会、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商务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旅游会展中心。

城市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015年为346万人,2020年为41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为300平方公里,2020年为37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构建“一核心、两新城、三组团、三轴线”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心:鼓楼、台江、晋安区。两新城:南台岛、马尾新城。三组团:包括荆溪组团、上街南屿南通组团、青口组团。三轴线:包括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城市东扩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东部滨海延伸的区域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三江口片区以及长乐城区、滨海新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服务产业轴。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上街南屿南通组团,以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