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是一所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认为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2010年被列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入选浙江省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1994年,经原浙江省教委批准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学校之一;1999年,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与浙江育才职工大学合併,筹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1月,学校正式成立。
2017年6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上虞区政府达成合作办学初步方案,总投资12亿元、占地500亩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可望于2019年开始招生。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34.8万平方米,共建有5个教学系,开设25个高职高专专业,专业及专业方向总计33个;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947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任教师254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杭州
- 主管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学校官网:http://www.zjjy.net
- 中文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 简称:浙江建院(ZJCC)
- 创办时间:1958年
- 类别: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类型:工科
- 属性:省属专科高校
浙江省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 - 现任校长:何辉
- 校训:格物求新,致远求实
- 校歌:《居为上》
- 主要院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城市建设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人文与信息系等
-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高教园区学知路151号
- 学校代码:12862
历史沿革
1958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成立。
1958年至1962年,是建工学校的第一次办学,校址位于杭州北郊半山桥。
1962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学校被迫停办。
从1965年至1971年曆时六年,是建工学校的第二次办学,实行半工半读,以培养建筑安装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因“文革动乱”;1971年,学校被迫撤销。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1974,学校第三次办学,校址位于文教区教工路东侧,占地约40亩。
1975年,学校招收了历史上唯一一届工农兵学员。因新址尚在建设,故暂借位于保椒路的浙建一公司的一幢楼房用于办学,开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借楼办学历史。
1978年,学校迁入教工路新址办学。
1984年,建工学校成为浙江省教委中专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同年,学校对毕业生实行有偿分配(即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收取部分培养费)。
1994年,经浙江省教委批准确定,建工学校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学校之一。
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建工学校与浙江育才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1月,学院整体迁入现址办学。
2012年,入选浙江省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5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5个教学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城市建设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人文与信息系),3个部(社会科学部、军事体育部、实验实训部)、1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4个行业联合学院(建筑业行业联合学院、装饰幕墙联合学院、智慧城管联合学院、建设监理联合学院),4个校企合作联办学院(亚厦学院、绿城学院、金都绿色建筑联合学院、五洲管理学院),开设25个高职高专专业,专业及专业方向总计33个。
教学系 | 开设专业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际工程方向)、工程监理、钢结构建造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BIM技术方向) |
经济管理系 | 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智慧型管理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建筑会计与审计) |
城市建设工程系 | 市政工程技术、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 |
建筑与艺术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方向)、园林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技术(中美合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方向)、建筑动画设计与製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幕墙方向) |
人文与信息系 | 文秘、文秘(建筑文秘与档案管理)、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套用技术(数字城管方向)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工439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54人,高级职称教师120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比例达45.8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90人,占比72.52%;双师素质教师2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6.95%;2名教师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4名教师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5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2名教师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8名教师列入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画;建成2个省级教学团队;87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等国家级注册师执业资格。
浙江省优秀教师:项建国、夏玲涛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教学名师:何辉、张志成
浙江省教坛新秀(不全):刘兵、来丽芳、李强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马小杰
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马福军、李颖、沙玲、吴坚、来丽芳、吴卓珈、张玲、项建国、夏玲涛、徐哲民、龚一红、梁晓丹
省级教学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丁夏君,2008年获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李海波,2009年获批)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国家示範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国家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个,浙江省“十二五”高职高专优势专业2个,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浙江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2014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三项。
国家骨干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十二五”高职高专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
浙江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工程监理、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市政工程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浙江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基地、建筑装饰技术实训基地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
1 | 建筑力学 | 刘俊龙 | 2013年 |
2 |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 | 何辉 | 2013年 |
3 | 园林建筑设计 | 徐哲民 | 2013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
1 | 建筑力学 | 杜时贵 | 2007年 |
2 | 园林建筑设计 | 丁夏君 | 2009年 |
3 |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 | 何辉 | 2010年 |
省级精品课程 | |||
1 | 建筑力学 | 李海波 | 2006年 |
2 | 园林建筑设计 | 丁夏君 | 2007年 |
3 | 建筑施工技术 | 陈杭旭 | 2007年 |
4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 项建国 | 2007年 |
5 | 建筑结构 | 丁天庭 | 2007年 |
6 |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 | 何辉 | 2008年 |
7 | 建筑设备 | 郭卫琳 | 2008年 |
8 | 施工图识读实务模拟 | 夏玲涛 | 2008年 |
9 | 建筑工程计价 | 何向彤 | 2009年 |
10 | 园林树木花卉学 | 周劲松 | 2009年 |
11 | 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 张廷瑞 | 2009年 |
12 | 工程测量 | 来丽芳 | 2010年 |
13 | 建筑施工图设计 | 徐哲民 | 2010年 |
14 | 住宅建设与专用建筑中通信系统计画与实施 | 刘兵 | 2010年 |
15 | 城镇规划管理实务 | 李伟国 | 2010年 |
参考资料: |
项目 | 获奖时间 | 负责人 |
建设类高职“334”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 2014.09 | 丁夏君、徐哲民、刘俊龙、周云、吴卓珈 |
建设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2014.09 | 徐公芳、张志成、李强、汤宗礼、胡颖 |
土建类专业核心能力-识图能力培养与考评系统开发套用 | 2014.09 | 夏玲涛、何辉、沙玲、刘世美、王进勇 |
对外交流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于2011年3月签订了联合举办“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专科中美合作项目,并与2012年9月正式招生。项目学制三年,共开设总课程32门。其中引进美国贝茨技术学院课程11门,占比34%。学生经过三年学习,通过双方所有课程考核,颁发浙江省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专业的工学副学士学位证书。
2014至2015学年,在校生中国国(境)外交流学习人员达42人,主要赴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及树德科技大学等台湾高等院校研修,学习台湾高校的优秀课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校企研发中心20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家,市级研发中心6家,院级研发中心12家;并与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成立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
省级研发中心: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天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伟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节能套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总数达677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9项,厅级课题413项。发表论文1313篇,出版专着29部。申请专利304项,授权专利18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15项、外观专利49项,实现专利转让4项。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包括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浙江省建设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浙江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2014至2015学年,学院横向技术服务经费到款751.32 万元。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综合评价(杜时贵等13人,2007年)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5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83余万册,合订本期刊1万多册,年订购中外文报刊1200多种,并拥有电子图书97万册,开通“读秀”知识库等20多个资料库的使用,馆藏资源形成了以建筑学科文献为主,经、管、文、法、教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资源体系。
- 学术期刊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刊号为浙内準字第0164号,开设有高职教育和骨干校建设研究、建筑技术套用与开发、中外建筑文化研究、人文视野、新农村建设等栏目。
文化传统
校徽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徽标识以抽象的建筑形体为设计基本骨架,紧紧扣住“建筑”主题,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进取、向上的信念,具有建设类学校的鲜明个性。半封闭的外形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包容爱护、关怀成长之意,又暗喻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对社会和外界的开放交流。整个标誌运用蓝、绿、灰三种色彩,在对比统一中营造既稳健又具活力的气氛。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校训
格物求新,致远求实
校歌
居为上 耿德迎作词、晓其作曲 吴越度春秋,青春挂云帆。 建设路上播种理想,阳光下耸立广厦万间。 格物求新,致远求实,菁菁校园,桃李争妍, 啊,集合起明天的传人鲁班。 格物求新,致远求实,栋樑摇篮,薪火永传, 啊,描绘出时代的恢宏诗篇。 | ![]()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宋立 |
院长 | 何辉 |
党委副书记 | 李伟国、何辉 |
副院长 | 邓文华、汤宗礼 |
纪委书记 | 薛德祥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