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亦显,男,工学博士,1980年生于湖北黄冈,中南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南大学 导师 副院长曹平 二级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亦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日期:1980年
- 主要成就: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流变―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套用
考虑动水压作用和裂隙表面形貌影响的岩体裂隙开裂扩展研究
金川矿山深部高强度採掘条件下的岩石力学研究
大红山铁矿地应力测量和岩体力学测定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管道公司"西气东输湘赣段管道安全专项评价"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领域为岩土工程、地下结构稳定性、防护工程等。“中南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湖南省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扶植基金”、“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留学基金”、“优秀毕业研究生学术奖(1%获奖比例)”等多种奖励或基金多次获得者。
研究介绍
在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矿山岩体力学、软弱岩土体支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套用技术成果,可为减少土木、矿山、水利工程等灾害做出相应的技术支持,为工程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科研决策建议。截止2012年9月,累计参与或主持横、纵向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科2项,参与横向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5项省部级创新类课题,校创新类项目5项。撰写中英文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刊源7篇,EI刊源16篇。作为参加人员完成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1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项。
主持项目
1.湖南省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画项目(2009AZ06)“非煤矿山尾矿库失稳评判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套用研究”,2009-2011;
2.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09B046)“裂隙岩体水腐蚀损伤流变效应的非线性研究”,2009-2011;
3.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134374334024)“裂隙岩体水化学损伤流变效应的时间相依性研究”,2009-2011;
4.中南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扶植基金项目(2009ybfz06)“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断裂效应的非线性研究”,2009-2011;
5.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创新项目(2012HGQC0023)“冲击作用下地质体与工程体动力灾害回响机制研究”,2012.7-2013.12;
6.水利部水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项目“动载荷下岩-砼材料抗冲撞力学特性及最佳化设计研究”,2012.9-2014.8;
7.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岩―砼双元介质多场耦合作用下动力灾变机理研究”,2012.9-2014.8;
8.合肥工业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动载作用下围岩-支护-结构动力回响机制”,2012.9-2013.12。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4093)“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流变―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套用”,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28)“考虑动水压作用和裂隙表面形貌影响的岩体裂隙开裂扩展研究”,2011.1-2014.12;
3.金川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金川矿山深部高强度採掘条件下的岩石力学研究”,2009-2011;
4.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大红山铁矿地应力测量和岩体力学测定研究”,2005-2007;
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管道公司“西气东输湘赣段管道安全专项评价”,2012.5;
6.湖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与创新项目“层状结构岩体路堑边坡设计最佳化研究”,2004-2006;
7.金川有色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金川矿区深部开拓工程典型区段巷道变形破坏规律与支护技术研究”,201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