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2017-03-21 07:03:30 百科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Th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是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直属副局级事业单位,为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

珠科院主要从事河口治理、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与水资源、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防灾减灾、水利规划设计与谘询、岩土工程、工程质量检测等研究与业务工作,为珠江水利委员会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职能和珠江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保障。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下设4个职能处室、5个专业研究所,有在职职工近600人。2001-2016年,珠科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大水利科研项目194项,获得了5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为珠江流域8省(区)及港澳地区的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和推广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外文名:Th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 简称:珠科院
  • 创办时间:1980年8月
  • 类别:事业单位
  • 主管部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珠江水利大厦(510611)

历史沿革

1979年,珠江水利科学研究所随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一起获国务院批准。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1980年8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广州正式成立。
2005年4月,经水利部批准,珠江水利科学研究所更名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2009年12月,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式升格为副局级科研事业单位。
2015年10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设立“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共有从业人员700多人,其中技术人才队伍400多人。
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00人(其中博士50多),高级职称1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2人、发明创业人物1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英才6名、各类评审评标专家近百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
院内建设有科研创新团队6支,分别为遥感新技术研究团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团队、水环境水生态研究团队、水文水资源研究团队、防灾减灾研究团队、水利信息化团队。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家泉、徐峰俊。
利部5151人才工程:邓家泉、徐峰俊。
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英才:王珊琳、董延军、贺新春、余顺超、何用、杨芳。

科研平台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设有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化与自动化研究所、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等5个专业研究所。
珠科院建有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珠江河口海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河湖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珠江研究基地、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和珠江委水政监察总队遥感工作站等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
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河道与港航工程研究室、水力工程研究室、河口海岸动力学研究室、近岸工程研究室、湖库治理工程研究室。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水文水资源与规划技术研究室、流域管理与规划研究室、节水与供水安全技术研究室、水环境工程研究室、河流生态研究室、水生态工程研究室、水利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室。
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所:工程检测研究室、岩土工程研究室、工程量测与监测研究室、防灾减灾研究室、新材料套用研究室。
信息化与自动化研究所:信息化技术研究室、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室(金结机电检测实验室)、测控技术研究室、水利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研究室。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遥感技术套用研究室、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研究室、地理信息工程研究室。

硬体设施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建有珠江水利科学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于1993年开始建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裏水镇距广州约25公里,占地面积10万m2。基地建有河工试验厅、水工试验厅、澳门模型试验厅、珠江河口防鹹防潮试验大厅、珠江河口工程技术研究综合实验室、大藤峡船闸试验厅等基础科研设施。
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
其中,珠江河口防鹹防潮试验大厅共5层,建筑面积8325m2;澳门试验大厅建筑面积4500m2;河工试验厅占地面积近40000m2;水工试验大厅为网架式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为5165m2;水生态水环境实验室占地面积1022m2,拥有64台套设备,总价925万元,包括进口的光谱色谱、色质联用、分离纯化、微生物、藻类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

学术交流

2017年,珠科院先后邀请了8名专家、学者、院士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交流;组织技术骨干80多人次参加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高峰论坛、中国大坝协会2017学术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承办了2017年开发中国家水利工程动态监管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年会等国际和国内会议;继续推进与澳门的经济技术合作,双方新增合作项目5项;拓展与东协国家的合作关係,援助越南5套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设备,并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
2018年,珠科院先后参加了越南水利工程动态监管技术合作项目、第六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国际灌排委员会第8届亚洲区域会议、第12届生态水力学国际研讨会、第八届世界水论坛等十几项国际会议。承办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办的“泰国高级水资源管理人员培训班(广州段)”,“第一届梯级水库与水系统调度国际研讨会”,参加了水利部主办的“首届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等科技推广交流会。珠科院与澳门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香港大学、澳门大学联合申报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成功立项。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及土地发展的前沿水环境科学研究。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项目申报等。
2018年,珠科院组织了10多场学术讲座。承办了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2018年的珠海年会。创办了“珠科院科技”微信公众号。参加了2018广东智慧财产权交易博览会并以“促进城市发展的智慧水利”主题组织布展。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水利部“948”项目、公益性项目、行业标準项目、水利科技创新计画、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画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重大水利科研项目194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20余项。
2017年,《珠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调度技术与套用》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画成功立项,并于11月6日召开启动会。另外还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画、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技术示範项目共7项。
2018年,珠科院成功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画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承揽的横向科技服务项目契约额约5.1亿元(其中院(水保站)3.7亿元),到款约3.6亿元。作为课题负责单位和专题负责单位之一申请的国家重点研发计画“河湖岸线和内河洲滩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立项。

论着专利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共取得专利证书95项、软体着作权63项、省部级成果鉴定证书29项,成为珠江流域8省(区)及港澳地区的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和推广中心。
2017年,珠科院共获得软体着作权21项、推广证书4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专利50项;出版着作10本;发表论文92篇,其中4篇SCI,10篇EI。
2018年,珠科院共取得软体着作权26项、推广证书6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专利21项;出版着作9本,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46篇。

科研获奖

2001年至2016年,珠科院共获得5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2017年,珠科院牵头组织完成科研项目获得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工程谘询优秀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合作项目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18年,珠科院共获得广东省工程谘询优秀奖4项,广州市、深圳市优秀规划类奖项2项,珠科院科技进步奖6项。

技术支撑

2017年,珠科院组织完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应急水源布局规划,西江干流鱼类繁殖期水量调度方案编制与组织实施,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等16个财政预算、基建前期经费项目年度工作任务(6722万元);受水利部委託完成广州、南宁等9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验收前的技术评估工作;完成了12期流域片枯季旱情遥感监测分析报告、完成8期珠江河口、珠江干流、省际边界河流、国际河流监测简报,配合建管处完成红河干流执法巡查任务,配合规计处完成珠江河口巡查任务;完成《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2018~2022年)规划编制》《国家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规划》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技术规范》编写工作,完成了珠江流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预防区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调查等工作任务,开展了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6条典型小流域和14个典型监测点的水土流失监测任务等。
2018年,,珠科院组织完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及应急水源布局规划、西江干流鱼类繁殖期水量调度生态监测、湾仔水道挡潮闸对上下游影响论证分析、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沿江防洪工程影回响对方案制定等10多项工作任务。承担完成了2018年度珠江流域片枯季旱情遥感监测分析、流域部管项目监管试点和流域内试点省份的“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协助配合珠江委开展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明查暗访”、高效节水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督导检查、珠江流域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督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导检查、水政执法遥感监测、珠江流域质量监督等工作。开展了澳门内港挡潮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勘察及专题研究、澳门机场扩建方案水利研究、澳门内港防洪潮排涝最佳化及应急方案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利用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36)、十字门北口游艇码头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深圳河水环境治理研究等工作。

人才培养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定了《珠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了8个博士后培养团队,7个研究方向,共有在站博士后3名。佛山南海里水试验基地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楼,共5层,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配备有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饭堂。建有博士后公寓楼,共2层,28间,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网路、空调、独立洗手间等生活设施,另有管理员负责公寓的管理和保洁。
珠科院与华南理工大学于2004年联合申报硕士点成功,培养研究生近百名。2011年,珠科院被确定为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已培养研究生30余名。此外珠科院还为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5名。拥有研究生指导老师31名,在基地研究生18名。

资质证书

据2019年3月珠科院官网资料显示,珠科院先后拥有环境监理资质(乙级)(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工程谘询单位资格(甲级)(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甲级),工程谘询单位资格(乙级)(生态建设与环境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甲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乙级),计量认证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岩土工程甲级、混凝土工程甲级、金属结构甲级、机械电气甲级、量测甲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丙级),水保方案编制证书(3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丙级),测绘资质(乙级),辐射安全许可证,土地规划证机构等级证书(乙级),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废水乙级、污染修复乙级),工程勘察资质(工程勘察专业类(水文地质勘察)乙级),广东省安全技术防範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证等各类证书。

文化传统

文化标识

珠科院院徽整体呈圆形。
院徽院徽
院徽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中间三条竖状白色条带形似蜿蜒的河流,组成了“川”字,象徵着珠科院研究河流和水文水利的基本任务。
下方横向类似单条河流,同时形似变形的“Z”字,为珠江拼音的首字母,象徵着珠科院立足于珠江研究,为珠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社团活动

2018年,珠科院党委召开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2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6次,意识形态工作会议1次、模範机关创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1次、组织全院党员集体学习4次,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会1次、警示教育会1次、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党的知识宣贯答题活动1次,院属党支部开展党员现场教育实践活动7次。
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珠科院组织职工参加了水利部、珠江委普法办宪法知识答题活动。珠科院工会进行了改选,并成立了6个分工会。组织了歌唱、桌球、比赛、羽毛球、篮球等比赛,以及新春游园会、大众运动会、“健康快乐行”等活动。制定了《珠科院“解决小诉求,凝聚大力量”活动方案》。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亮新
院长:陈文龙
副院长、党委成员:谢宇峰
副院长、党委成员:亢庆
副院长,党委成员:黄胜伟
总工程师:徐峰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