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2018-05-21 03:35:44 百科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此展品为隋唐时期文物。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北部,现今河道被称为索须河,西起惠济区北部的丰硕桥,向东在祥云寺村汇入贾鲁河,全长约15公里。其引黄河水的一段河道,北起黄河南岸惠济区北部牛庄大王庙,流经惠济桥、铁炉寨村,在堤湾村注入通济渠后东折。现收藏于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 馆藏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冶铁遗址博物馆
  • 所属年代:隋
  • 全长:约15公里
  • 所属博物馆: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 所属地区:河南郑州
文物介绍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是隋唐大运河重要河道,位居中国大运河枢纽的郑州北部黄河南岸,西连河洛接洛阳,东连江淮达扬州。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北部,现今河道被称为索须河,西起惠济区北部的丰硕桥,向东在祥云寺村汇入贾鲁河,全长约15公里。其引黄河水的一段河道,北起黄河南岸惠济区北部牛庄大王庙,流经惠济桥、铁炉寨村,在堤湾村注入通济渠后东折。现存地面上的通济渠郑州段河床宽200~300米不等,河堤宽20余米,顶宽7米,河面宽40~70米不等。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变道,数次湮没运河古道,引黄河水入渠的河段河道已经深埋于地下,只有现存南部的通济渠荥阳故城河段仍存于地表并发挥着泄洪排涝作用。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历史悠久,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水道,是我国开凿较早的运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黄淮平原上沟通黄河与济、汝、淮、泗诸河的水道交通网。隋代,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是通济渠的渠首,经唐、宋王朝不断的疏浚维护,全段发挥作用直到金元之际,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风雨,反映了中国运河鼎盛时期的状况,是中国大运河的杰出代表。此后,元、明、清时期疏浚的贾鲁河等河流也多利用运河故道,也是中国北方地区自战国至今2600多年运河开发利用史的见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