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郑人买履

2017-12-07 14:44:47 百科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郑人买履
  • 外文名称:Zheng Person Buys Shoes
  • 作品别名:郑人置履
  • 创作年代:战国末期
  • 作品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文学体裁:寓言
  • 作者:韩非
  • 解释:郑国的人去买鞋子
  •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郑人买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幺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 郑:郑国
  2. 且:将要,
  3. 欲:将要,想要。
  4. 者:定语后置,(怎幺样)的人。
  5. 先:首先,事先。
  6. 度(duó):衡量。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7.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8. 置:动词,放,搁在。
  9.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0. 其:其它。
  11. 坐:同“座”,座位。
  12. 至:等到。
  13. 之:动词,到......去,前往。
  14. 操:动词,拿、携带。
  15. 已:时间副词,已经。
  16. 得:得到;拿到。
  17. 履:名词,鞋子,革履。
  18. 乃:于是(就)。
  19.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20.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21.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22. 操:携带。
  23. 及:等到。
  24. 反:通“返”,返回。
  25. 罢:结束。
  26. 遂(suì):于是。
  27.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28. 自信:相信自己。
  29. 以:用。
  30. 市罢:集市结束。
  31.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32.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 意思是:为什幺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释义

停顿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或“有欲买履之郑人”
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句):以现代句式为“何不以足试之”。以:何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
而置之其坐(省略句):而置之(于)其坐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胶柱鼓瑟因循守旧。

反义词

达权通变,灵机应变,随机应变。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启示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作者介绍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着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