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周晓光(安徽大学博导)

2018-06-14 13:47:19 百科
周晓光(安徽大学博导)

周晓光(安徽大学博导)

周晓光,江苏崑山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画”人选、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任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画”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晓光
  • 出生地:江苏崑山
  • 出生日期:1964年1月
  • 职业:安徽大学博导
  • 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

人物经历

1985年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安徽师範大学历史系毕业,获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画”人选、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安徽省“全省模範教师”,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安徽师範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安徽师範大学博物馆馆长。现任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九、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十届、十一届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明清史研究》《明清史史料学》《中国古代哲学问题研究》等。

任免信息

2018年3月23日,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一次常委会议通过,周晓光任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1.徽学2.明清史3.中国文化史4.中国经济史。

主要贡献

1.《新安主要贡献理学》(独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2.《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独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周晓光
3.《中国十大商帮》(合着),黄山书社1993年版
4.《徽商研究》(合着),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国理学大辞典》(合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安徽百科全书》(合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徽商与经营文化》(第一作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8.《中国文化史》(合着),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合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安徽文化史》(合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中国历史大事典》(合着),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中国文化史纲》(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以德治国——历代先贤启示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合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5.《中国传统文化史概论》(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周晓光
16.《历史教学论》(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 《寄园寄所寄》校注(第一作者),黄山书社2008年版
18.《论明代崇祯年间的宦官》,《学术月刊》1992年第1期
19. 《多铎简论》,《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3期
20.《宋元明清时期的新安理学》,《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
21. 《论明季黔案》,《学术界》1993年第3期
22. 《从控制论看明代的通货膨胀》,《社会科学家》1986年第1期
23. 《论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安徽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
24. 《明初“工部造钞屡不就”考》,《安徽金融研究》1989年第2期
25. 《南宋新安理学略论》,《徽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26. 《宋元之交与元代的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27. 《论多尔衮—多铎联盟与顺治初年的政局》,《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3期28. 《论元末明初新安理学家朱升与郑玉》,《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2期
周晓光(安徽大学博导)
29. 《论程大昌的理学思想》,《安徽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
30. 《玩世自放的才子祝允明》,《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
31. 《19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社会的战乱与徽州商帮的衰落》,《货殖》(中国商业史学会主办)第2辑(1996年)
32. 《新安理学源流考》,《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夏之卷
33. 《道光中叶以后上海在徽茶贸易中的地位》,《历史档案》1997年1期
34. 《唐寅与“己末科场案”》,《江南晚报》1997年11月5日
35. 《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与徽州茶商的衰落》,《江海学刊》1998年6期
36. 《论新安理学家赵汸的春秋学说》,《安徽师大学报》1998年4期
37. 《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学术百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38. 《郑玉调和朱陆》,《学术百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39. 《论新安理学家赵汸》,《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40. 《徽商建筑文化的特色》,《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
41. 《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安徽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42. 《论新安理学家赵汸的春秋学说》,《’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43. 《徽州盐商个案研究:二房赀产清簿剖析》,《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44. 《新安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
45.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46.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简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47. 《国内徽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黄山高专学报》2002年第2期
48.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安徽史学》2003年5期
49. 《张海鹏与安徽地方文化史研究》,《安徽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50. 《明人程敏政<道一编>评议》,《古籍研究》2003年第4期
51. 《略论明清徽商的经营理念》,《孔孟月刊》(台)42卷5期
52. 《南宋徽州人文环境的变迁与新安理学的形成》,《江淮论坛》2003年第5期
53. 《近十年大陆明史研究述评》,《中国史学》(日本)第13辑(2003年)
54. 《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评》,《明史研究》2003年8辑(2003年)
55. 《试论新安理学长盛之因》,《孔孟月刊》(台)42卷11期
56. 《试论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及其影响》,《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3期
57.《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安徽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
58.《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刍议》,《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9.《评<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史学》2006年第5期
60.《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播及其特点》,《安徽师大学报》2006年第6期
61.《晚清在华传教士与英汉科技词典编撰》(第二作者),《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
62.《<道一编>序》,《道一编闲辟录》,安徽人民出版社3007年7月版
63.《试论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的地理基础》,《历史地理》2007年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64.《试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区域表征》,《区域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65.《从<坤舆万国全图>看利玛窦西学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策略》(第二作者),《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66.《徽文化与民族素质提高》,《徽文化新论》,黄山书社2007年10月版
67.《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述评》,《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8.《选择、顺应、翻译——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利玛窦西学译着的选材和翻译策略》(第二作者),《中国翻译》2008年第2期
在研课题
1.《理学地域化: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
2.《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互动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画项目,主持人
3.《明清徽州会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人
4.《徽州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5.《徽商与近代市场经济》,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主持人
6.《寄园寄所寄》校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主持人
7.《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主持人
8.《清代徽商资料丛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主要参加者

获奖记录

1. 安徽省“模範教师”(2001年)。
2.《徽商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徽商与经营文化》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
4.《安徽文化史》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
5.《徽州盐商个案研究:二房赀产清簿剖析》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6.《中国历史大事典》2001年获山东省图书奖。
7.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三等奖(2008年)。
8.《徽州文化全书.新安理学》获安徽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安徽省图书一等奖(2007年)。
9.《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获安徽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