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廷浩,江苏宝应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卢廷浩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江苏宝应
-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扬州大学
学历与经历
1964.09—1968.11 扬州水利学校(扬州大学) 陆地水文专业
1968.11—1973.08 水电十四工程局
1973.10—1977.01 成都工学院(四川大学) 水工专业
1973.02—1980.08 水电十四工程局
1980.09—1982.12 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12--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研究方向
基本研究方向
(1)土的基本性质及土(岩)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2)非饱和土固结研究;
(3)高土石坝(堤)、面板堆石坝、地下结构等应力变形研究;
(4)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
主要研究进展
(1)土石坝材料的本构关係与计算方法研究
通过试验、理论研究和实际套用检验了几种常用的土的本构模型,例如非线性E-u和E-B模型、剑桥模型、椭圆-抛物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等。
发展和完善分部屈服弹塑性模型并提出近似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计算方法;
提出一个用于土石坝(堤)初次蓄水的新的湿化计算模式。
在总结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又提出土石坝的有效应力算法,并正研究心墙堆石坝非饱和固结变形计算模型与方法。
模拟研究了砂砾石面板坝失效缝渗流特徵。
提出洞室围岩喷锚支护等效锚固压力有限元模拟方法,成功套用于伊朗塔里乾地下厂房围岩的喷锚支护设计。
(2)土(岩)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分析了Goodman 无厚度单元和Desai有厚度薄层单元等几种常用接触面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到的土与结构间错动或滑动现象。
分别用粘土、砂土与混凝土接触及光滑硬塑胶接触进行了小尺寸接触面单剪试验,探索应力应变规律,模拟实际高面板堆石坝垫层料与混凝土面板间的错动进行了接触面大尺寸单剪试验研究。试验揭示了接触面的应力应变规律,错动位移和破坏特徵,观测并记录到粗粒垫层料的剪胀/剪缩特性,提出了二维、三维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套用和验证,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最近提出了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三参数接触面模型,指出了过去Goodman 无厚度单元所套用的两双曲线模型的缺陷,严格了理论和模型参数确定问题,推进了Goodman 无厚度单元套用精度。
根据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九.五”期间,还对混凝土面板坝的面板缝(包括两块面板及中间的止水结构)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了面板接缝本构模型和相应参数,提出“面板接缝模型”,并已套用于水布垭等高面板堆石坝,得到同行好评。
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用于黄河公伯峡面板堆石坝模拟计算,揭示面板坝的面板脱空机理并提出了防止面板脱空的方法,确保了大坝安全。
根据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针对伊朗塔里乾地下厂房围岩稳定问题,提出洞室围岩喷锚支护等效锚固压力有限元模拟方法,成功套用于伊朗塔里乾地下厂房围岩的喷锚支护设计。
“十.五”期间完成粗粒料大型单剪、直剪两用仪,将结合“雅龙江开发重大科技基金”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非饱和土固结研究
推导了非饱和土三维固结方程。进一步分析指出,一维、二维和三维饱和土固结方程及一维和二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均属于该方程的特例,因而更具普遍意义。该方程在膨胀土地基与边坡变形稳定研究、土石坝心墙填筑与蓄水的固结变形研究中将有着广阔的套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试验与套用研究工作。
(4)计算程式研製及在土石坝等工程的套用研究
理论研究成果成功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结合“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其它重点工程项目研究,研製Biot固结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式,及相应的前处理程式(已用于上海苏州河河口水闸地基基础、结构三维Biot固结计算及多个土石坝)。合作研製了平面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式,土坡稳定分析程式等。
获奖荣誉
l “七.五” 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土质心墙体堆石坝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1993.
l 宽级配砾石土作高堆石坝防渗体研究 ,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7,1997..
l 二灰(土)桩加固高等级公路软基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1999.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的变形规律研究,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1987.
l 江苏省重点工程: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江苏段),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1988.
l 深圳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的水平防渗特性研究,校科技进步奖2等,排名2,2002年。
l 土力学(本科生学位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排名1,2002年;
l 高等土力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排名2,2003。
l 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个人奖),河海大学,2003年。
l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河海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排名4,2003年。
l 专业导师制的教学实践,河海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排名3,2003年。
l 严恺教育奖,二等(个人奖),2004.10
l 《土力学》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排名1,2004.11
l 《土力学》(教材体系)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2005.1
l 《土力学》获徐芝伦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10
l 河海大学奖项多次(获奖教金三次、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