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周易全集》又名《易经》,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这个“经”就是后人对这五部经典着作的尊称。据信,《周易全集》是我国最古老的占筮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即所谓“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其内容悠远玄奥,不多的篇幅几乎囊括了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人伦、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思想,直接影响和滋养了后来的许多学说,因而自西汉以后即被尊为“群经之首”。 《国学经典:周易全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传”是阐释经文的专着,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繫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总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代人称之为“十翼”,后世则统称之为“易传”。
基本介绍
- 书名:国学经典:周易全集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页数:387页
- 开本:16
- 作者:佚名 周学兵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周易全集》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上经
乾第一
坤第二
屯第三
蒙第四
需第五
讼第六
师第七
比第八
小畜第九
履第十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同人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谦第十五
豫第十六
随第十七
蛊第十八
临第十九
观第二十
噬嗑第二十一
贲第二十二
剥第二十三
复第二十四
无妄第二十五
大畜第二十六
颐第二十七
大过第二十八
习坎第二十九
离第三十
下经
成第三十一
恆第三十二
遁第三十三
大壮第三十四
晋第三十五
明夷第三十六
家人第三十七
睽第三十八
蹇第三十九
解第四十
损第四十一
益第四十二
央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萃第四十五
升第四十六
困第四十七
井第四十八
革第四十九
鼎第五十
震第五十一
艮第五十二
渐第五十三
归妹第五十四
丰第五十五
旅第五十六
巽第五十七
兑第五十八
涣第五十九
节第六十
中孚第六十一
小过第六十二
既济第六十三
未济第六十四
繫辞
说卦传
序卦
杂卦
附录
乾第一
坤第二
屯第三
蒙第四
需第五
讼第六
师第七
比第八
小畜第九
履第十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
同人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谦第十五
豫第十六
随第十七
蛊第十八
临第十九
观第二十
噬嗑第二十一
贲第二十二
剥第二十三
复第二十四
无妄第二十五
大畜第二十六
颐第二十七
大过第二十八
习坎第二十九
离第三十
下经
成第三十一
恆第三十二
遁第三十三
大壮第三十四
晋第三十五
明夷第三十六
家人第三十七
睽第三十八
蹇第三十九
解第四十
损第四十一
益第四十二
央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
萃第四十五
升第四十六
困第四十七
井第四十八
革第四十九
鼎第五十
震第五十一
艮第五十二
渐第五十三
归妹第五十四
丰第五十五
旅第五十六
巽第五十七
兑第五十八
涣第五十九
节第六十
中孚第六十一
小过第六十二
既济第六十三
未济第六十四
繫辞
说卦传
序卦
杂卦
附录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澱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準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八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日“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幺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恆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祟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準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辞彙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菜坞大片趋之若骛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蒐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儘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核心,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鬆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爱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
史籍研究所
陈才俊士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幺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恆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祟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準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辞彙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菜坞大片趋之若骛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蒐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儘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核心,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鬆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爱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
史籍研究所
陈才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