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017-12-12 13:23:55 百科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该诗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写的生动有趣。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小山词》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晏几道

作品原文

鹧鸪天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作品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②九日:指农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魏晋以来诗题九日,多指重阳。
③凤城:旧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称丹凤城。后遂称京都为凤城。
④笑靥(yè):脸上笑出的圆窝。
⑤砧(zhēn):捣衣石。
⑥纤纤玉:指双手细白如玉。
⑦霞觞(shāng):指美酒。
⑧滟滟金(yàn):指金黄色的酒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是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筵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是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藉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讚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

名家点评

宋代学者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客求长短句,欣然两为作《鹧鸪天》,竟无一语及蔡者。”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祖籍临川(今属江西),是晏殊的儿子。虽身出名门,但仕途坎坷,只做过一些小官,晚年家道衰败,生活非常艰苦。他性情孤高冷傲,耿直大胆,潜心文辞,小令写得尤好。其词多写人生聚散难期的哀伤和离别相思之苦,哀婉凄迷,悲切感伤。有《小山词》传世。
晏几道晏几道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