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戏题村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词中所描写的大约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
该词语言朴实清新,通过对平常事物的刻画,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嚮往之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鹧鸪天·戏题村舍
- 创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辛弃疾
作品原文
鹧鸪天①·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②。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③。
新柳树,旧沙洲④,去年溪打那边流⑤。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②桑麻句:陶潜《归园田居》诗:“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韩愈《寄卢仝》诗:“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屋山:即屋脊。
③要底都无:别无所求。饱便休: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羹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
④沙洲:苏轼《卜运算元·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⑤打:即从。
⑥聘:即以礼物订婚。
白话译文
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幺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幺都不要,吃饱就行。
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词人闲居于上饶,初期游历周边农村,浏览了当地山村的风土人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鹧鸪天》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的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幺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幺大的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的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的生活情景。
词人写农村的朴实,是为衬托官场的複杂;写农村的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的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
语言清新,内容朴实是这首词的特点。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蔡厚示《于安闲处听心涛》:词牌下的“戏题村舍”四字泄示了此词的真正主题:它描绘农村的安闲生活,以纾解自己政治上的愤懑心情。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採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