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
成语解释
【成语】: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拼音】: nì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
【解释】: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 ★刘绍棠《花街》
【拼音代码】: nkyq
【近义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英文】: 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
【故事】: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幺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安告诉了高洋,朝廷里还有元景安和元景皓两人姓元,高洋非常开心,赐元景安姓高,元景皓被杀,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