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rou,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肉。
〈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古文字的“肉”字,像一块带肋骨的牲肉,其本义即指动物的肉,如羊肉、猪肉等;由动物的肉又引申为指植物(如蔬菜瓜果等)去皮去核而中间可食的部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肉
- 外文名: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 拼音:ròu
- 注音:ㄖㄡˋ
- 部首:肉
- 字形结构:单一结构
编码笔顺
肉,rou,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肉。
〈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五笔:U+8089 MWWI
仓颉:OBO
郑码:LDOO
四角:40227
笔顺:丨フノ丶ノ丶
汉字释义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不归肉。――《礼记·曾子问》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肌肉和脂肪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麵对肉麵(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Pulp;Flesh(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肉
(14) <方言>流行于安徽蚌埠等地,指人做事 慢吞吞,犹豫不决,磨叽。
(15)<游戏>指玩家所玩的英雄血量多,生命力强,不容易死。那边过来一个肉(英雄)。
常用术语
方言
- 北方口语中常用来表达某人说话做事慢,或者拖延。
- 客家话读音:ngiuk1
游戏术语
竞技游戏中为团队吸引火力保护团队的输出主力的英雄称之为“肉”,如:
披甲龙龟、牛头酋长等英雄。
摄影术语
看起来是指相片本身,其实一般用来评估所用镜头的成像效果。就是形容所拍摄画面的清晰度不够、成像不够锐利、反差偏小、层次含糊、色彩还原不够响亮等。有个术语叫作“明锐度”,大家可以查询一下。与他相反的表现,就可以称为“肉”了。
肉字组词
肉案ròu àn [Butcher shop] [方]∶卖肉的台案。也说“肉案子”
肉搏ròubó [Fight hand-to-hand] 近身相搏,常常是徒手或持短兵器。
肉冻ròudòng
(1)[Aspic]∶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餚上,作为装饰;或者製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2)[Galantine;Galatine]∶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
肉豆蔻ròudòukòu [Nutmeg] 一种硬而芳香圆球形的种子,广泛用为香料。又称“肉果”
肉墩墩ròudūndūn [Stout and strong] 形容人胖或肌内厚实的样子。也作“肉敦敦”
肉感ròugǎn[Voluptuousness] 肉体上给异性以诱惑感觉的(多指女性)
肉鸽ròugē[Pigeon for meat] 供食用的鸽品种。
肉冠ròuguàn[Comb] 鸟类头顶长的肉质的凸起,形状似冠。
肉桂ròuguì [Cassia] 常绿乔木,叶呈椭圆形,开小白花,树皮可药用,即桂皮。叶、枝、树皮可加工製成桂油
肉类ròulèi [Flesh]肉食动物製成的食品,包括用作食品的任何动物的可食部分。
肉瘤ròuliú [Sarcoma] 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向邻近组织扩散或经血流扩散。
肉麻ròumá
(1)[Nauseating]∶由轻佻的或虚伪的言语、举动所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
肉麻的吹捧
(2)[Dally with]∶轻佻地狎昵
和情人肉麻了一阵
肉皮ròupí [Pork skin] 通常指猪肉的皮
肉票,肉票儿ròupiào,ròupiàor [Kidnapped person] 指被犯罪分子绑架去的人质,用以向其家属勒索财物。
肉色ròusè
(1)[Incarnadine] 淡黄色中略带红的颜色,近似皮肤色。
(2)[Carnation]∶人类肉体的可变的颜色,平均为小粒珍珠的颜色。
耶稣基督肉身走在人们中间
肉食ròushí [Meat] 以肉为食。或指肉类食品。古代高官厚爵者以食肉为常,故用肉食者称享有厚禄的官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肉鬆ròusōng [Dried meat floss] 用牛、猪等的瘦肉加工製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乾而鬆散
肉袒ròutǎn [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 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袒负荆ròutǎn-fùjīng[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 as a token of sincere apology――ready to submit to any punishment the other party may want to give] 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体ròutǐ
(1)[Body]∶人的身体
(2)[Clay]∶死人的躯体,区别于不死的富于生气的精神
肉刑ròuxíng [Corporal torture] 施加于罪犯或犯过者的肉体的惩罚,包括死刑、鞭笞和监禁
古来相传孝女甚多,如女婧、缇萦之类,一使景公废伤槐之刑,一使文帝除肉刑之令,皆能委曲用心,脱父于难。――《镜花缘》
肉眼ròuyǎn [Naked eye] 不藉助任何仪器的人眼
肉慾ròuyù [Carnal desire] 性慾(贬义)
肉质ròuzhì [Succulence] 生物学上指鬆软肥厚的物质
肉质果ròuzhìguǒ [Fleshy fruit] 主要由柔软、多汁的组织构成的果实(如浆果、核果或梨果)
肉中刺ròuzhōngcì [A thorn in one's flesh]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常跟“眼中钉”连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宍《唐韵》如六切《集韵》《韵会》《正韵》而六切,𠀤音衄。《说文》胾肉,象形。本书作𠕎。《易·噬嗑》噬乾肉。《礼·孔子闲居》觞酒豆肉。《左传·庄十年》肉食者鄙。《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后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又《正字通》禽鸟谓之飞肉。《扬子·太𤣥经》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
又肉𠛬。《史记·孝文帝纪》法有肉𠛬三。《注》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抱朴子·仙药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视肉,兽名。见《山海经·郭璞注》视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长五寸,大如小儿臂,有腹,无口耳,多足,可炙食。《本草》李时珍曰:此虫鱼之属,与土精名封同类。《郭璞·江赋》土肉石华。
又《本草》人顶生疮,五色,如樱桃,破则自顶分裂,连皮剥脱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释名》肉,柔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如又切,音輮。钱璧之体。《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注》肉,边也。好,孔也。《释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锤体为肉。《前汉·律曆志》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注》锤之形如环,体为肉,孔为好。
又肥满也。《礼·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疏》肉谓肥满。《又》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注》肥也。《释文》𠀤而救反。
又《史记·乐书》宽裕肉好。《注》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韵》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韵会》《正韵》𠀤而由切,音柔。边也。
又《正字通》音腴。《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民丰肉而庳。刘昌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