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

2017-11-27 15:38:32 百科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

基本介绍

  • 书名: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系列
  • 类型:孕产育儿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ISBN:bkbkbd6208
  • 页数:1064页
  • 作者:崔玉涛 苏凝
  •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开本:24

作者简介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从医25年,是中国第一批从事新生儿急救的儿科权威。每天坚持发微博普及育儿知识。是中国冬粉最多的儿科医生。雅安地震亲赴灾区参与医疗救护工作。

文摘

一、《直面小儿发热》 宝宝发热有哪些利和弊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很担心孩子发热(即发热),所以,退热剂自然成为家中的常备药。感觉孩子有点发热就立即用退热剂,恨不得一下子使孩子的体温降下来,那幺发热真的那幺可怕吗?到底发热有哪些利弊呢?
发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发热能够产生对抗细菌的抗体;增强人体白细胞内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增强肝脏对毒素的解毒作用。
发热当然也会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高热持续过久,会造成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高热会使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或高度抑制状态。婴幼儿表现更为突出,会导致婴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让宝宝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惊厥;或者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谵语、昏睡、昏迷等。并且还会影响人体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运动缓慢,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让胃肠道运动增强:腹泻甚至脱水。使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强、增快,加大机体对氧的消耗,加重人体内器官的“工作量”。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增加了继发其他感染的危险。
孩子发热是坏事吗?从孩子不舒服上讲,发热不是好事。但事实上,发热也是件好事!发热可以动用人体免疫功能,儘可能并儘快消灭侵犯人体导致发热的病菌,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如体温儘快控制在37℃以下,发热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就会消失。
既然出现发热,就要儘可能减少不适感,在多饮水、保持体温不超过38.5℃、保证排尿排便等的同时,保持体温在37.5℃~38.5℃,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千万不要将体温降至过低。
针对高热可引起惊厥而言,体温超过38.5℃,应服退热药;对提高免疫力而言,体温应保持在37.5℃~38℃之间。降温效果不是以正常体温作为标準。
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知道高热时孩子会出现哪些异常表现,然后根据这些表现给予适当的护理,而不致惊惶失措。在孩子发热期间,仔细为他测量体温,密切监测体温的程度和变化,出现高热时(超过38.5℃)再选择退热药物。同时仔细观察孩子的脸色是否苍白,呼吸是否增快,有无噁心、呕吐、腹泻,有无神志的改变,以及有无惊厥的发生。若出现上述情况,就要立即送往医院。二、《母乳与配方粉餵养》如何养成良好的餵养习惯有一名一岁男婴,近几个月体重增长缓慢,现仍为母乳餵养,但没有规律,每天多达10次或更多,对辅食兴趣也不大,辅食量很少。妈妈认为母乳餵养非常重要,但是,坚持母乳餵养,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餵养规律,也不意味着可少吃辅食。只有养成良好的餵养习惯,保证孩子正常生长,才能继续“坚持”母乳餵养。
母乳餵养期间,纤维素来源于母乳中的低聚糖,其含量可达12~14g/升。配方粉中纤维素来源是益生元(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等)。固体食物餵养时膳食纤维就更为容易获得了。纤维素在肠道内被正常菌群败解过程中,也为正常菌群提供了食物,从而维持正常菌群的正常状况。
母乳餵养儿每天的排便次数容易偏多且偏稀,但这不是母乳餵养性腹泻。母乳中富含低聚糖(12~14克/升),在肠道中被双歧桿菌败解,产生很多短链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低聚糖被败解过程中,也为双歧桿菌提供了食物,同时还可营养结肠细胞。母乳餵养带来的轻泻现象是健康的标誌。
那幺,母乳餵养是经验问题,还是科学问题?应该是科学问题。母乳餵养好,但只有科学餵养才能做到这个“好”字。近来对母乳餵养的研究突飞猛进,比如母乳餵养的有菌过程对婴幼儿免疫建立和过敏预防的好处,母乳餵养能降低成人期代谢疾病发生等。遵循科学,才可宣传母乳餵养,才是对下一代的负责。
三、《直面小儿肠道健康》腹泻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排出原始未消化食物成分,体内大量液体由身体内转移到肠道中,出现水样便,肠道活跃,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它和发热、咳嗽一样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会有反覆,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非感染性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肠道黏膜都会受到损伤,非感染性因素损伤相对较轻,但大便检查也可能发现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若白细胞小于10~15个/高倍视野,不能确定为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时,大便检测除了较多白细胞外,还有红细胞。若以红细胞为主,很可能与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家长需要牢记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泻药!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从原因来看,腹泻包括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引起的腹泻;非感染性的过敏、水土不服、食物不耐受导致的腹泻;还包括继发一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后腹泻等。治疗腹泻必须寻找到导致腹泻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立刻止泻。如果腹泻时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为“蛋花汤”样,往往提示是病毒感染,便常规检测可能会显示少许或没有白细胞、红细胞/高倍视野;轮状病毒或腺病毒等抗原检测为阳性。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定性大便轮状病毒,如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即可确诊(关于婴幼儿最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本书第二章会专门讲解)。四《直面小儿过敏》湿疹指的是特异性皮炎,是一种慢性、长期、反覆发作的皮肤表现。湿疹先出现于脸部和耳部,其表面粗糙,基底发红,容易表现出脱屑和渗出。湿疹主要由过敏所致,真正治疗湿疹,还是应该从原因找起,只有发现原因,及时停掉,并坚持至少6个月完全不接触过敏原,才是治疗过敏最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迴避过敏原”。排除湿疹的原因除了生活中排查外,必要时可以藉助于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过敏原检测排查,但最有价值的还是在生活中排查。6个月以内的婴儿即使出现过敏,也很难通过化验检出。若此时给孩子进行血液检查,即使是阴性,也不能代表没有过敏。再有,引起湿疹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年龄越小,湿疹与过敏的关係越大,而且与食物过敏的关係越大。家长要有耐心,一种一种地进行食物排查。对婴幼儿来说,牛奶和鸡蛋是主要过敏原。五 五、《小儿营养与辅食添加》
婴儿的主食与辅食
婴儿的主食指的是奶,包括母乳和配方粉。辅食指的是除了母乳、婴儿配方粉和较大婴儿配方粉以外的食物,包括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与辅食相比,婴幼儿的“主食”——奶,其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于成人食物较低。比较而言,母乳属于高密度、高热量食物,因为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能产生9千卡能量,而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氧化只分别产生4千卡能量。
对于辅食的称呼有几种,比如固体食物、泥糊状食物等。我之所以仍然偏好于使用“辅食”这个称呼,是为了提醒家长,孩子1岁半之内奶製品应为“主食”。在1岁半之前只有以奶为主食,才能保证相对高密度能量的提供,如果米粥、烂麵条等低密度食物所占比例增加,则会影响婴幼儿奶的摄入量,那幺食物提供的能量将大大减少,不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婴儿6个月至1岁期间,应保持每天喝奶量在600ml至800ml,1岁至1岁半不少于400ml至600ml。即使孩子非常喜欢接受辅食,也不能让辅食喧宾夺主,保证主食的摄入量,才是保证营养的基础。然后根据孩子每日进食的奶量及生长情况来决定提供给孩子怎样的辅食搭配。为了达到更好的餵养效果,家长需要调整辅食的结构及餵养量,来更好地搭配主食“奶”,以使孩子更好地生长发育。
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反其道而行之。面对一个每次吃完辅食后还想吃的孩子,家长很容易把餵养的重点放在“辅食餵养”上,在此提醒家长们一定要避免这一点。另外,“辅食”这个概念应该在婴儿1岁半之后废除。
孩子多大开始添加辅食比较好?
研究发现,母乳餵养满4~6个月间为小儿辅食添加的最佳时间,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应该为矫正年龄满4~6个月。但对于什幺时候开始添加辅食,家长不仅应该关心孩子的月龄,还要观察孩子是否已经对大人吃饭产生关注。比如,大人吃饭时,孩子是否开始出现眼神固定,并出现吞咽、流口水等动作,或者孩子近期体重增长偏缓也是一个应该添加辅食的标誌。
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接受能力,要先对孩子进行一番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可以开始添加辅食。这些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1.孩子肠胃和肾脏状况,包括母乳或配方粉消化吸收情况、是否有便秘或腹泻,是否有过敏,是否有明显的胃食道反流,以及排尿情况等。
2.孩子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包括吞咽能力、对大人进食是否有明显反应等。
3.孩子的营养状况,包括母乳和配方粉餵养能否保持良好营养,如果母乳和配方粉餵养能够保持良好营养,就可稍延迟辅食添加。
辅食添加过早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不满4个月添加菜水、果汁、水果泥等都属于过早添加。家长同时还要注意,在尝试添加辅食期间,还要保证孩子一贯的餵养规律,不要主动减少母乳或配方粉餵养的量和餵养次数。
首次添加辅食的最佳选择:婴儿营养米粉
首次给孩子添加辅食,好多家长都不知道究竟应该选择什幺,应给孩子吃鸡蛋,还是吃菜泥?其实都不是,首次添加辅食最好的选择是婴儿营养米粉。
婴儿营养米粉和婴幼儿配方粉一样,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均衡营养食品。它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鸡蛋黄及蔬菜泥等营养相对单一的食物,更能满足婴幼儿的生长需求,而且过敏发生的机率也低。营养米粉以米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将米磨成粉即可,而是在米粉的基础上添加了婴幼儿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包括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HA、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其中还有人们高度关注的钙及维生素D,特别富含铁。这些营养素是这个年龄段发育所必需的。此外,有些品牌的婴儿营养米粉还添加了益生元或益生菌。
除了在营养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婴儿营养米粉还非常容易调製成均匀糊状,调製量任意选择,随时选用,而且味道接近母乳或配方粉,这使得它更容易被婴儿接受。
小儿辅食添加的原则:少量、简单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在4~6个月,启动辅食也需要两个月时间,按着少量、简单的原则,一种一种地给孩子添加辅食。仔细观察孩子的接受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添加方案。
开始添加第一种时,可以在一天之内餵食两次,连餵3天,在这3天之内要留心观察,如果孩子接受良好,那幺这种食物进食一周后,就可以再添加另一种新食物了。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反应,要暂时停喂,3~7天后再添加这种食物,如果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应考虑孩子对此食物不耐受,需停止至少3个月,以免对孩子造成损伤,如过敏。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不适症状是否可以缓解,同时向医生、有经验父母请教,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在2~3个月的时间内用这种方法不断尝试,就可获得最合适孩子的食谱了。家长或许会觉得这种方法有点麻烦,但是这幺做很有必要。如果几种新食物同时添加,一旦孩子出现不耐受现象,家长很难一下子发现原因。添加辅食要由少到多、由简单到複杂,根据孩子的接受情况而随时调整。最初可添加营养米粉,等孩子能够接受米粉后,逐渐添加维生素和纤维素为主的菜泥、蛋白质为主的肉泥和蛋黄,要将这些食物混入米粉混合着餵食,营养也会相对丰富和均衡。初期的辅食比较清淡,混合起来餵食会使辅食味道良好。孩子1岁前,都要把其他食物混在米粉中给孩子餵养,这样还可以避免因多种味道食物分别刺激孩子而出现的偏食或挑食的现象,减少未来出现不良饮食习惯的可能性。餵养顺序:先餵辅食后餵奶,一次吃饱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家长往往比较随意,想起来了就给孩子餵一点,没有计画性,这其实是不对的。家长不仅要关注辅食的种类与添加方法,更要使每次添加过程更科学,在细节上做到位。
每次辅食添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两次母乳或配方粉之前,先吃辅食,紧接着餵奶,让孩子一次吃饱。添加辅食之初,每次辅食的进食量有限,需要再补充奶才能让孩子吃饱了。这样做能够避免出现少量多餐的问题。少量多餐不仅会影响孩子进食的兴趣,还会影响消化的效果。辅食添加的规律为一天两次。之所以要先吃辅食,是因为要持续保持孩子“饥”和“饱”的感觉。两次餵奶间给孩子添加辅食,此时孩子还未饥饿,对辅食兴趣不大;进食后也未必吃饱;下次吃奶时又还未饥饿,造成对奶的兴趣降低。周而复始,孩子失去了“饥”和“饱”的感觉。饱腹的体验,不仅可满足心理需求,还会促进胃肠功能发育;饥饿感觉的缺失,会导致孩子进食兴趣的相应降低,受此影响,胃肠功能也会下降。另外,添加辅食后,孩子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都不应该有明显改变,奶的摄入量也不应因为添加辅食而减少。只增加了一项,要在两次餵奶前有辅食的先期食入。

名人推荐

同意崔大夫的观点!药物不是治癒宝宝的唯一办法,这本书可以引导很多新妈妈护理新生儿的各种急症。有书,有漫画,总之我觉得80后的妈妈会特别喜欢。
——白百何(演员)
谢谢崔玉涛医生对宝宝的照顾,让我了解关于宝宝的知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我的宝宝。这套书赶快购置起来!之前甜心儿肠绞痛时看了帮助特别大。
——李小璐(演员)
这一套书确实有很大的价值,第一它可以给你直接的技术方面的指导,第二他会给你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和长辈育儿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把这套书拿出来,长辈很容易信服。
——李小萌(央视主持人)
崔玉涛大夫提醒多喝水才能退烧,还有高烧孩子不可捂,越捂烧越高!观察一下发烧的人不出汗,快退烧时自身才会排汗,所以就算高烧时强行用被子捂出一身汗,可不久还会再烧,所以要科学退烧。还有个有趣现象,爱马有两次发烧一到医院就吓得大哭满头是汗,一会就退烧了。谢谢崔大夫科学的解释。
——马伊琍(演员)

编辑推荐

60前父母看西尔斯,70前看斯波克,80前看郑玉巧,80后要看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
在婉拒了十几家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方案之后,本着“不做育儿百科,不做空洞理论”的原则,崔玉涛医生同意了这套“图解育儿”系列书,既是为了给妈妈们最舒服的用户体验,也是想把育儿的方法讲的通俗易通,让新手父母真正能够看书育儿。

媒体推荐

谢谢崔玉涛医生对宝宝的照顾,让我了解关于宝宝的知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我的宝宝。这套书赶快购置起来!之前甜心儿肠绞痛时看了帮助特别大。
——李小璐(演员)

崔医生尊重专业,尊重科学,尊重患者,她让我坚信正确的育儿观念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一套好书!
——刘孜(演员)

同意崔大夫的观点!药物不是治癒宝宝的唯一方法,这套书可以引导很多新妈妈护理新生儿的各种急症。有书,有漫画,总之我觉得80后的妈妈会特别喜欢。
——白百何(演员)

崔玉涛大夫提醒的喝水,没错,多喝水才能退烧,还有高烧孩子不可捂,越捂烧越高!观察一下发烧的人不出汗,快退烧时自身才会排汗,所以就算高烧时强行用被子捂一身汗,可不久还会再烧。还有个有趣的现象,爱马有两次发烧,一到医院就吓得大哭,满头是汗,一会儿就退烧了。
——马伊琍(演员)

记得有个刚满月的母乳妈妈问我如何给宝宝补钙,怎幺也找不到那条微博了。这幺小的宝宝不宜在太阳底下直接暴露皮肤,是否补VD(而不是钙片)需要视情况而定。母乳妈妈自己一定要补钙,多在户外活动、晒太阳。建议看看崔大夫怎幺说。
——小巫(儿童教育专家)

这一套书确实有很大的价值,第一它可以给你直接的技术方面的指导,第二它会给你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和长辈育儿观念冲突时,你把这套书拿出来,长辈很容易信服。
——李小萌(央视主持人)

着名儿科大夫崔玉涛新书发布,图文并茂,绝对可读。
——石述思(资深媒体人)

目录

直面小儿发热
母乳与配方粉餵养
直面小儿肠道健康
直面小儿过敏
小儿营养与辅食添加
小儿疫苗接种
直面小儿护理
小儿生长发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