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

2018-05-24 03:07:22 百科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供中医学专业用)(第2版)》分为上篇、下篇及附篇,共13章。上篇为中医儿科学基础,主要包括中医儿科学基础及婴幼儿保健,注重将中医儿科基础知识与儿科临床知识有机联繫,突出中医儿科基本理论对全书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夯实基础,强化学生中医思维,突出儿科特点。下篇为中医儿科学临床。在病证的选择上,根据儿科疾病谱的变化适当增减病种,如增加了儿童抽动症、手足口病、性早熟等病证,充实了反覆呼吸道感染、便秘,时行疾病一章改为传染病,删除了惊厥、昏迷、厥脱证等病证。在编写体例上,每章开始设学习目的与学习要点,每章末设学习小结、複习思考题,部分章节根据内容酌情增设了知识连结、知识拓展等新条目。注重反映疾病及证候的演变规律,突出中医辨证思维,介绍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引进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儿科学术新成果。

基本介绍

  • 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页数:323页
  • 开本:16
  • 品牌:人民卫生出版社
  • 作者:马融 韩新民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7159333, 7117159332

内容简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供中医学专业用)(第2版)》是对第1版教材的修订,在总结历版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以及中医儿科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的孕育与萌芽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
第三节 中医儿科学的昌盛与成熟
第二章 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第一节 生理特点
第二节 病理特点
第三节 病因特点
第三章 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 年龄分期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三节 餵养与保健
第四章 临证概要
第一节 诊法概要
第二节 辨证概要
第三节 治疗概要
下篇 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五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乳蛾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肺炎喘嗽
第五节 哮喘
第六节 反覆呼吸道感染
第六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便秘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厌食
第八节 积滞
第九节 疳证
第十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七章 心肝系病证
第一节 夜啼
第二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节 儿童多动症
第四节 儿童抽动症
第五节 惊风
第六节 癫痫
第八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徵
第三节 尿频
第四节 遗尿
第九章 传染病
第一节 麻疹
第二节 风疹
第三节 猩红热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节 百日咳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九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十一章 其他病证
第一节 夏季热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五迟、五软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五节 紫癜
第六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徵
第七节 奶癣
第八节 性早熟
第十二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黄
第二节 硬肿症
第三节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第十三章 儿科急症
第一节 高热
第二节 急性中毒
第三节 急性心功能不全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节 心肺复甦术
第六节 小儿液体疗法
附篇
一、儿科常用中药简表
二、方剂彙编
三、中成药彙编
四、儿科常用针灸穴位
五、儿科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
六、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七、儿童计画免疫程式
八、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主要参考书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