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临床护理学

2019-05-12 14:58:52 百科

临床护理学

《临床护理学:认知/感知》立足于现代医学模式,以全新的结构,系统地介绍了精神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十五章主要介绍精神科护理,下篇五章,主要介绍五官科、皮肤科护理。

基本介绍

  • 书名:临床护理学
  •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页数:438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峥 王志英
  • 出版日期:200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810722698 

图书目录

上篇 精神疾病护理与精神卫生
第一章 精神病学及精神科护理概念
第一节 精神病学定义及发展史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学定义及发展简史
第三节 精神卫生
第四节 精神科护理学的任务
第五节 精神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和职业素质
第六节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分类与表现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分类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第三章 精神状况评估与精神科护理评估
第一节 精神状况评估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评估
第三节 常用精神科护理诊断
第四章 治疗性人际关係
第一节 治疗性人际关係
第二节 治疗性沟通
第五章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
第一节 生理需求的护理
第二节 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
第三节 护理技术操作在精神科临床的运用
第四节 约束带的使用
第五节 病房管理
第六章 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分类
第四节 护理评估
第五节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第六节 计画与实施
第七节 预期结果与评价
第七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爱滋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八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护理评估
第四节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第五节 计画与实施
第六节 预期结果与评价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三节 护理评估
第四节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第五节 计画与实施
第六节 预期结果与评价
第十章 情感性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 护理评估
第四节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第五节 计画与实施
第六节 预期结果与评价
第十一章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四节 恐怖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五节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六节 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七节 癔病性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第八节 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
第十二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十三章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十四章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十五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十六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下篇 感官疾病与护理
第十七章 眼部常见疾患与护理
第十八章 耳部常见疾病与患者的护理
第十九章 鼻部常见疾病与患者的护理
第二十章 咽喉部常见疾病与患者的护理
第二十一章 皮肤常见疾病与护理

文摘

在讨论精神病学定义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精神及精神疾病的概念。什幺是精神?精神是人脑的功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人脑是由近千亿个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构成,它是产生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脑部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精神活动就会随之发生障碍。但是仅有健全、完善的脑组织结构,如果没有外在客观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人的精神活动也无法产生,所以外界客观环境是产生精神活动的源泉。然而,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像镜子反映物像一样,人的精神活动一般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遗传特性和发育水平因素、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因素、学习与文化传统因素等,所以在同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其精神活动却是千差万别的。精神意即心理,精神是通过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按照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徵两个部分。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表现形式。个性特徵是指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特徵,如需要、兴趣、观点、信念、动机等心理倾向,以及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的特徵。

序言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都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生活质量。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和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同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的增长,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传统的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护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健康需求的改变,对护理专业人员赋予了更多的任务。护士的工作从单纯地为病人提供身体和生理的照顾扩展到为病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生理护理、心理谘询与疏导、健康指导与教育。护士的角色也相应地扩展到健康教育和指导者、精神卫生和心理支持的提供者、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管理者、护理对象同家庭以及和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者、健康保健团队的协调者;从单纯的医生的助手改变为健康保健队伍中的合作伙伴。在人类健康从最佳状态到生命濒临尽头的全过程中,“促进和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将是21世纪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众多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的生物医学知识,护理人员必须对人、对影响人的健康的所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是一个整体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护理专业教育应该具有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了探讨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提出了“体现整体、突出护理、重视素质、最佳化资源”的新的课程计画,并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这套教材坚持了“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是目前我国较为系统的一套全部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编写的教材。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教材分为三部分,以护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将全部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科学课程群和护理课程群。本套教材从培养21世纪合格护理人才的需要出发,按照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工作要求进行编写,形成了同医疗专业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色的护理专业用教材体系。相信它的整体出版,必将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