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8-02-12 04:16:26 百科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内热针疗法概述、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及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重点阐述内热针临床套用解剖、诊断学基础、内热针操作技术、内热针治疗学基础、内热针术前準备及术后处理等内容。下篇各论介绍了内热针治疗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内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疾病,总计60种病症。每种病症按概述、临床套用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内热针治疗的体例编写。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针灸科、疼痛科、康复科的临床医师使用,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
  • 作者:吴绪平
  • ISBN:9787506775359
  • 页数:448
  • 定价:146
  •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发行部
  • 出版时间:2015-6-1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作者:黄莉华
  • 作者:镇方寿

内容简介

《中华内热针临床诊断与治疗》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针灸科、疼痛科、康复科的临床医师使用,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黄莉华 ,现任在鹹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副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国家执业药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第五代传承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委、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鹹宁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鹹宁市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镇方寿,现任鹹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影像科、疼痛科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人。曾先后多次在市中心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放射、CT、磁共振、介入、疼痛诊疗。从事骨病风湿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十六载,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杂誌上发表文章近十余篇。现任鹹宁市影像学会常务委员、鹹宁市疼痛学会常务委员。

图书目录

上篇总论**章内热针疗法概述
一、从“以痛为输”到宣蛰人的压痛点
二、从燔针到密集型银质针
三、创新的内热针技术
四、内热针疗法的推广与套用
第二章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
第一节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
一、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述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範围
三、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
四、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
五、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第二节肌筋膜疼痛综合徵
一、肌筋膜疼痛综合徵的概述
二、肌筋膜的生理功能
三、扳机点的认识
四、肌筋膜疼痛综合徵的病因
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徵的病理机制
六、肌筋膜疼痛综合徵的诊断及表现
第三章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
一、骨质增生的概述
二、人体内的三种力学形式
三、人体对异常力学状态的调节与适应
四、骨质增生的病因
五、骨质增生的病理机制
六、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理论对内热针的指导作用
第四章内热针临床套用解剖
第一节头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头部体表标誌及体表投影
二、颅顶部解剖
第二节颈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颈部体表标誌与体表投影
二、皮肤与筋膜
三、颈部肌肉
四、颈部神经
第三节胸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胸部境界与分区
二、胸部体表标誌及标誌线
三、胸壁
四、胸廓的关节
第四节背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背部境界与分区
二、背部体表标誌
三、背部层次结构
第五节腰骶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体表标誌及表面解剖
二、腰骶部软组织
三、腰骶部的血管与神经
第六节腹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境界分区及表面解剖
二、腹前外侧壁
第七节肩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肩部体表标誌与对比关係
二、肩部肌肉
三、肩部关节结构
第八节肘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肘部体表解剖
二、肘部的软组织结构
三、肘部韧带及囊结构
第九节腕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腕关节体表标誌与体表投影
二、腕前区结构
三、腕后区结构
四、腕关节背侧区
第十节手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手部体表标誌与体表投影
二、手掌结构
三、手背侧结构
四、手指的结构
第十一节髋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体表标誌及投影关係
二、髋部的软组织结构
第十二节膝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膝部体表标誌及体表投影
二、膝部软组织
第十三节踝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踝部关节
二、踝关节关节囊、韧带
第十四节足部临床套用解剖
一、足部关节及其韧带
二、足弓
第五章诊断学基础
第六章内热式针灸仪与内热针操作方法
第七章内热针学基础
第八章内热针术前準备及术后处理下篇各论
第九章软组织损伤疾病
第十章骨关节疾病
第十一章常见周围神经疾病
第十二章常见内科疾病
第十三章常见妇科疾病
第十四章常见五官科疾病
第十五章常见皮肤科疾病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