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甲状腺钙化

2017-11-10 05:58:41 百科
甲状腺钙化

甲状腺钙化

钙化是甲状腺病变最常见的影像徵象之一,占良性病变的15.7%~38.7%,占恶性病变的49.6%~78.8%。

基本介绍

  • 西医学名:甲状腺钙化
  • 发病部位:甲状腺结节
  • 主要症状:甲状腺体上发现单个或多个,起病急,有发热、咽痛,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起病与发展过程缓慢,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等等
  • 主要病因:钙沉积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类型:粗大钙化,微小钙化

病因及常见疾病

钙化的发生机制现如今仍有争议。过去认为是由于乳头状结构的基底层增厚,继发血管内血栓形成、钙化和肿瘤细胞坏死,或是由于淋巴管内肿瘤栓子发生坏死和钙化等因素所致,从而出现超声检查上所显示的粗钙化或周边钙化。然而这些理论无法解释钙化在非乳头状肿瘤中是如何形成的(如脑膜瘤),也不能解释胞质内砂粒体的成因。因此,其他理论认为间质结构玻璃样变性继而发生钙化,或类似于浆液性肿瘤中的纳米细菌形成砂粒体的核心。

鉴别诊断

甲状腺钙化是甲状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当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现象时,既可以引起甲状腺恶性肿瘤,也可以引发甲状腺良性疾病,但相较于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发生钙化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癌细胞快速繁殖,肿瘤中血管与纤维组织增生易出现钙盐沉积引起结节钙化,此外肿瘤本身也会分泌一些物质比如糖蛋白、黏多糖等引起结节钙化。因此,甲状腺恶性肿瘤结节发生钙化的可能性非常大。

检查

根据组织学特徵,甲状腺病变中的钙化分为砂粒体、间质钙化和骨化。砂粒体是最受关注的钙化类型,存在于近50%的乳头状癌中,而少见于其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更是极为罕见。砂粒体是一种直径为50~70μm的同心圆分层状的结构,状如散砂,切面呈洋葱样,多与肿瘤细胞伴行,常见于乳头纤维轴心、纤维性间质和实性肿瘤细胞巢之间。
间质钙化形态多样,可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的颗粒状、团块状、环状、弧状或线状,骨化是在间质钙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在影像上无法分辨,其组织学成分与正常骨相似。环形钙化是间质钙化的典型表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