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苹果小食心虫

2017-10-31 20:25:30 百科
苹果小食心虫

苹果小食心虫

苹果小食心虫,Grapholitha inopinata,又名苹果小蛀蛾。果树害虫。成虫体长4.5~5毫米,翅展10~11毫米。全体暗褐略带紫色金属光泽,前翅前缘有约10对白色斜纹,翅面端部有白色鳞片。后翅灰褐色。幼虫体长6~9毫米,淡红色,虫体胴部 3~8节背面各有2条桃红色横纹。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江苏等省,以辽宁南部和山东半岛苹果产区发生较重。也见于日本和朝鲜。对高温的适应力差,限制了它向南方的分布。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苹果小食心虫
  • 拉丁学名:Grapholitha inopinata
  • :动物界
  • :节肢动物门
  • 亚门:六足亚门
  • :昆虫纲
  • 亚纲:有翅亚纲
  • :鳞翅目
  • :小卷蛾科
  • :小食心虫属
  • :苹果小食心虫

产地分布

寄主植物除苹果和梨外,还有沙果和山荆子等。
在辽宁、山东的苹果树上一年发生2代,梨树上多为1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撑树桿、吊树枝草蝇、果筐等隙缝内结茧越冬,晚熟品种树上越冬数量最多。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卵。

生长环境

成虫有明显的趋光和趋化性,白天潜伏,傍晚活动,夜间交尾,卵多产于的胴部。
14℃低温及34℃高温对卵致死。在50%湿度下,卵不能化。产卵最适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为95%。
初幼虫在果面略爬行即蛀入果内食果肉,被害处成黑色乾疤。
除山楂等小型果外一般不深入果心。7~8月间幼虫老熟脱果,在树皮裂缝等处结茧化蛹,第1 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至9月初出现,再产卵繁殖为害。
第 2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脱果进入越冬。可用糖醋罐诱杀成虫,早春刮树皮清除越冬场所幼虫,在各代成虫和卵的盛期喷洒或杀螟松等方法防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