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李泰辉

2018-03-23 05:10:10 百科
李泰辉

李泰辉

李泰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泰辉:男,1959年6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高等大型真菌的分类学、分子系统学、生物地理学、资源与前期开发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研究了华南等地的各类群大型真菌,对我国粉褶蕈科、蜡伞科、光柄菇科、小皮伞科以及虫草、灵芝等专门类群有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与突破。发现并发表新种100多种,其中包括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广东虫草和白肉灵芝等,驯化了广东虫草和研究了它的系列活性功效与安全性(已获批为新资源食品),对华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剧毒蘑菇(致命鹅膏)的毒性及毒素基因组等也开展了系列研究。主持制定了国家标準1项(我国第一个毒蘑菇鉴定标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合着专着1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达50项,其中授权20多项,培养了一批真菌学人才。

主要获奖情况:主持获得2000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9年获(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加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获第十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7年获第五届广州科技创新联盟南山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泰辉
  • 外文名:LiTaihui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广东省番禺
  • 出生日期:1959年6月
  • 职业:菌物学家
  •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主要学术任职情况:
2011-现在 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3-现在 华南套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05-现在 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 常务理事
2012-现在 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 专家组组长
2010-现在 广州科普志愿者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主席
2008-现在 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 专家委员
2003-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客座博士生导师/教授
2008-现在 华南理工大学客座博士生导师/教授
2008-现在 华南农业大学 客座研究生导师/教授
现任:《菌物学报》、《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和《Mycobiota》等多个学术杂誌的编委
学习经历:
1980年毕业于广东省科技学校,生化微生物专业;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广东省科学院联合培养的硕士学位,微生物学专业;
1992-1994年获(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真菌鉴定资格证书(访问学者),真菌分类学专业;
2000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植物学(植物分类和区系) 专业 。
工作简历:
1975.07-1978.03:广东省番禺市桥南郊七队 (插队)下乡知青;
1980.07至现在:一直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从事真菌学研究。(其中:部分时间结合工作研究方向用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以及留学英国;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2013年晋升为二级研究员)。
获奖及荣誉
一、国家科技奖:
  1. 2007年“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二、省部级科技奖:
  1. 1987年“广东省鼎湖山粤北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获广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 1991年 “ 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治理途径”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加者)
  3. 1994年“四川省甘孜州食用菌资源调查”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4. 1997年“《The Macrofungus Flora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和《广东省大型真菌志》”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5. 2000年“经济真菌资源学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排名第一)
  6. 2001年“《海南伞菌初志》”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排名第二)
  7. 2003年(2002年度)“中国小煤炱目分类与编志研究”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六)
  8. 2004年(2003年度)“西藏经济真菌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9. 2007年3月(2006年度) “中国灵芝及其它真菌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10. 2009年(2008年度)“中国华南及邻区森林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其套用”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1. 2013年“食药用菌工厂化生产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12. 2013年“珍稀新品种真姬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三、荣誉:
  1. 1996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 2010年获第十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3. 2017年获第五届广州科技创新联盟南山奖
代表着作
  1. 陈作红, 杨祝良, 图力古尔, 李泰辉. 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科学出版社. 2016
  2. 李玉, 李泰辉, 杨祝良, 图力古尔, 戴玉成.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5
  3. 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宋斌,李泰辉等. 中国药用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4. 吴兴亮, 戴玉成, 李泰辉, 杨祝良, 宋斌. 中国热带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沈亚恆, 叶东海, 李泰辉, 宋斌, 张霭琳, 田明义. 中国真菌志. 第28卷. 虫囊菌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6. 刘波, 范黎, 李建宗, 李泰辉, 宋斌, 刘芰华. 中国真菌志. 第23卷. 硬皮马勃目、柄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7. 毕志树, 李泰辉, 章卫民, 宋斌. 海南伞菌初志.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8. 戴贤才, 李泰辉等着. 四川省甘孜州菌类志. 成都: 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4
  9. 毕志树, 郑国扬, 李泰辉. 广东大型真菌志.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4
  10. Bi ZS, Zheng GY, Li TH. The Macrofungus Flora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3
代表论文
  1. Hosen MI, Li TH*, Lodge DJ, Rockefeller A. The first ITS phylogeny of the genus Cantharocybe (Agaricales, Hygrophoraceae) with a new record of C. virosa from Bangladesh. Mycokeys. 2016, 14: 37–50.
  2. Li T H*, Hu H P, Deng W Q, et al. 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a new member of theG. lucidum complex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Mycoscience. 2015, 56(1): 81-85.
  3. Yan WJ, Li TH*, Zhong ZY.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a novel food Cordyceps guangdongensis on experimental ra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induced by tobacco smoking. Food & Function. 2014, 5: 2552-2557
  4. Li P, Deng WQ, Li TH*.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of toxin gene families in lethal Amanita mushrooms. Toxicon, 2014, 83: 59-68
  5. Li P, Deng WQ, Li TH*, Song B, Shen YH. Illumina-based de novo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Amanita exitialis basidiocarps. Gene, 2013, 532(1):63-71
  6. He XL, Li TH*, Xi PG, Jiang ZD, Shen YH. Phylogeny of Entoloma s.l. subgenus Pouzarella, with descriptions of five new species from China. Fungal Diversity. 2013, 58(1): 227-243
  7. Deng WQ, Li TH*, Xi PG,Gan LX, Xiao ZD, Jiang ZD. Peptide toxin components of Amanita exitialis basidiocarps. Mycologia, 2011, 103: 946-949
  8. Yan WJ, Li TH*, Lin QY, Song B, Jiang ZD. Safety assessment of Cordyceps guangdongensi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0, 48:3080-3084
  9. Lin QY, Li TH*, Song B. Cordyceps guangdongensis sp. nov. from China. Mycotaxon, 2008, 103: 371–376
  10. Li TH*, Liu B & Song B. Three taxa of Phallaceae in HMAS, China. Fungal Diversity. 2002, 11:123-127
  11. Li TH. Keys to the Boletes Known from Australia.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1999, 1-25.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或参加了40多项联合国、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制定国家标準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南及邻近地区小皮伞属的分类研究”(30770004,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南方微皮伞属分类研究”(30870019,主持)
  3. 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真菌志.光柄菇科&蜡伞科编研”(31093440,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蜡伞科分类研究”(31170026,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黔桂喀斯特地区大型真菌区系调查与分类学研究”(30470012,主持)
  6. 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真菌志,粉褶蕈科""( 30499340,主持)
  7.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的子项目“罗霄山脉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2013FY111500,主持)
  8.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热带岛屿和海岸带特有生物资源调查”的子项目“热带海岛和海岸带特有大型真菌资源调查”(2013FY111200,主持)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粉褶蕈属分子系统学研究”(31370071,主持)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光柄菇科分子系统学研究”(31670029,主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