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

2019-02-02 07:31:37 百科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是2014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向红丁。

基本介绍

  • 书名: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
  • 作者:向红丁
  • 类别:医学读物
  • 出版社: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1

基本信息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书籍名称: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
作者:向红丁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1
ISBN:9787553738390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糖尿病:怎幺过得好怎幺活得长

内容推荐

怎样正确认识糖尿病?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糖尿病人应该怎幺吃,怎幺运动,怎幺控制……这些散见于向红丁教授各类着作中的问题,《糖尿病:怎幺过得好 怎幺活得长》一书通过摘选精华、精心编排,一次性告诉你答案。
《糖尿病:怎幺过得好 怎幺活得长》一书将糖尿病防治领域多年的理论、实践精华加以整合,是目前市面上最全面最权威的糖尿病防治手册,是糖尿病高危因素人群家庭必备图书。
有关糖尿病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吗?糖尿病一定会遗传吗?血糖高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糖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得了糖尿病吃得越少就越好吗?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和糖类吗……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地使用胰岛素?降糖药的正确服用方法是什幺……在《糖尿病:怎幺过得好 怎幺活得长》一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向红丁,中国糖尿病防治的最高权威,糖尿病患者最认可的资深专家、业界良心。着有糖尿病防治畅销书《糖尿病怎幺吃》《糖尿病饮食宜忌》《向红丁教你糖尿病就该这样吃》等。
向红丁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央文明办及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誌》副总编辑,《中华糖友》杂誌总编辑。
中国古语说得好: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道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回到糖尿病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与其等到确诊之后再去后悔,不如从平时就开始预防。——向红丁阳光语录

书籍目录

序 做一个可爱的糖尿病病人
第一章 知己知彼,不再谈“糖”色变
糖尿病最偏爱的9 类人
目前糖尿病不能治癒,懂得预防的是智者
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很重要
血糖平衡两兄弟:胰岛素与胰升糖素
血糖升高也有“生物钟”
胰岛素分泌正常就不得糖尿病?NO!
过犹不及:血糖过低同样有害健康
求医也可求己:糖尿病自诊并不难
更科学的糖尿病分类法
最常被忽略的糖尿病非典型症状
1+1 > 2,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
血糖高致病,併发症致命
糖尿病认识误区大盘点
第二章 “三五防糖法”:糖尿病的狙击手
未雨绸缪: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第一个五:“五个要点”预防糖尿病
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放鬆一点·药用一点
第二个五: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第一匹马 教育心理·第二匹马 饮食治疗·第三匹马
第三个五:“五项达标”监测糖尿病
体重达标·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黏度达标
第三章 均衡饮食,糖尿病的第一处方
饮食疗法原则:全面+ 均衡+ 适量
一日餐食巧计算:肚子不饿,血糖不“慌”
学会食物交换份法,糖尿病患者不忌口
巧用烹饪技巧稳住血糖
减盐限油是首要饮食原则
用好血糖生成指数,升糖速度慢下来
合理加餐很重要
糖友们平时应该慎重选择的食物
营养素
膳食纤维:葡萄糖吸收的急剎车
ω-3 脂肪酸:分解多余脂肪
维生素B1 :预防微血管病变
维生素B2 :血糖稳定调节器
维生素C :提升胰岛素分泌力
维生素E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钙:胰岛素分泌传令官
镁:让糖的利用率增加
锌:胰岛素合成,没它不行
铬:稳定血糖有一套
穀物类
玉米 清除自由基,强化胰岛素功能
荞麦 防治血脂异常有良效
绿豆 对空腹、餐后血糖降低都有效
黄豆 低升糖指数的优质食物
红豆 有效平稳血糖的好食材
燕麦 餐后血糖上升过快的剋星
薏米 多重营养降血糖
蔬菜类
芹菜 防止并发高血压的绝佳选择
洋葱 每天吃一点,降糖更明显
西蓝花 为糖友打造超凡免疫力
冬瓜 最适合肥胖糖友吃的食材
苦瓜 延缓糖友眼部併发症的理想食材
水果类
柚子 适合糖友的低GI 水果
樱桃 有效控制併发症的安全水果
火龙果 最适合老年糖友的降糖水果
草莓 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的低能量水果
猕猴桃 天然的糖代谢调节物
肉、水产类
兔肉 糖尿病患者首选肉食
带鱼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鳕鱼 降糖效果好,但不适合所有糖友
鳝鱼 自带高效控糖物质
海参 降糖有法宝
牡蛎 富含锌,增强胰岛素功能
其他
豆腐 适合糖尿病病人的“植物肉”
黑芝麻 药食皆好用的降糖食材
莲子 降糖降压功效佳
生姜 预防併发症,少量佐餐有高效
鸡蛋 每天一个,满足营养所需
牛奶 低GI 的补钙佳品
中药类
玉米须 可辅助降糖,但不能乱用
金银花 修复胰岛细胞功能佳
山药 搭配食用降糖好
枸杞子 独有的多糖帮助降糖
黄芪 血糖双向调节稳定剂
葛根 降三高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肉桂 提高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稳定作用
马齿苋 调节糖代谢,性寒凉须慎用
专题 食物排队装进肚,血糖听话不跳高
第四章 合理运动,带“糖”长寿不是梦
管住嘴,也要迈开腿
运动,让降糖生活更轻鬆
运动前,做好準备很重要
运动后的“做法”更重要
身体清楚多大强度适宜
饭后散步半小时,耗掉半个鸡腿热量
每天慢跑半小时,1个月减1斤肉
骑脚踏车10 分钟,踩掉1个多鸡蛋的热量
游泳半小时,1千克体重消耗10千卡热量
每周几小时太极拳,2型糖尿病病友运动首选
练练蝗虫式瑜伽,告别小肚腩
“居家运动”,老年糖友轻鬆就能搞定
做家务时也能做运动
一张办公椅,控制血糖帮大忙
随身的小物件,也能变降糖利器
应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糖尿病儿童如何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如何做运动
第五章 糖尿病常见併发症的防与治
合併血脂异常:增加膳食纤维
合併高血压:摄入高钾低钠
合併肾病:综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合併脂肪肝:远离荤食和酒
合併眼部疾病:别放过一点苗头
专题 人体藏着不少对付糖尿病的妙药
第六章
远离糖尿病,戒菸从来都不迟
饮酒以量为尺:每天1~2 个酒精单位
自我减压是最好的降糖药
避免早上空腹洗澡,远离低血糖困扰
23:00 最好上床睡觉,睡眠黄金期别浪费
拒绝疲劳驾驶,避免血糖异常波动
做好準备工作再出行
每天6~8 杯水,告别血压、血脂隐患
搞好个人卫生,拒绝感染“光临”
专题 糖尿病患者四季调养很重要
第七章
选择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
糖友们就医需要準备哪些材料
主动出击:糖尿病的药物疗法
口服降糖药如何选择和使用
胰岛素的选择和使用
血糖控制不好时如何用药
降糖药忘了吃?补救方法要牢记
胰岛素需要妥善保管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糖尿病病人的家庭小药箱
专题 家里有“糖人”,如何做合格家属
附录 食物升糖指数(GI)表250

书籍部分内容

目前糖尿病不能治癒,懂得预防的是智者
中国古语说得好: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道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回到糖尿病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与其等到确诊之后再去后悔,不如从平时就开始预防。——向红丁阳光语录
饮食的重要性
糖尿病、高血脂等我们称之为“吃出来”的疾病,与吃关係密切,而想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除了嘴上说,更要管好我们的嘴。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较有效的方法:如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饮食搭配要合理;不在短时间内吃葡萄糖、蔗糖含量大的食品等。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更要多加注意,以减少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何从饮食上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饮食上预防糖尿病的针对性措施为“三个防止和三个增加”:防止总热量摄入过高,防止脂肪比例过高,防止膳食纤维比例过低;增加鱼类的摄入,增加穀物特别是粗粮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最终达到控制膳食热量摄入的目的,避免因热量摄入过高导致胰腺功能的受损。
其他方面也不要放鬆
除了饮食之外,运动、定期测血糖、健康生活习惯也是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方面。糖尿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它遗传的只是它的易感性,会不会得糖尿病还要看后天的因素。如果想离糖尿病远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定期进行血糖的检测。此外,持之以恆的适量运动也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出现。
过犹不及:血糖过低同样有害健康
糖友们不要以为,得了糖尿病血糖就会一直偏高。如果不加注意,也会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血糖过低同样会不利于控制病情,这点值得大家提高警惕。——向红丁阳光语录
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原则要掌握好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期间,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原则:如进食量不够,该加餐的时候没加餐,或者运动量过大,运动量增加时没有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或者药物使用不合理等。
低血糖会引起脑功能紊乱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就可能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葡萄糖,而体内贮存的“糖”也很少,短暂的低血糖很可能会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进而引起明显的脑功能紊乱。如果得不到控制,血糖继续处于低水平,或者持续的时间太长,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障碍:如找不到地方,认不得人,甚至胡言乱语。症状较严重者还会因此昏睡,甚至昏迷进而危及生命。
药物会导致低血糖
有的降糖药物药力较强,如优降糖或者含有优降糖的消渴丸等,当然,从降糖的角度来说这是它们的长处,但如果不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就成了造成低血糖的“罪臣”,糖友们要格外注意,予以避免。糖友们不要以为,得了糖尿病血糖就会一直偏高。如果不加注意,也会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血糖过低同样会不利于控制病情,这点值得大家提高警惕。
学会食物交换份法,糖尿病患者不忌口
其实,只要控制得当,糖友们什幺都可以吃,关键是你能不能安排好,比如学会使用食物交换份,可以让你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前提是你得学会如何进行食物之间的“交易”。——向红丁阳光语录
凭食物交换份丰富饮食
之所以设计食物交换份法,是为了避免让糖尿病患者摄入多余的热量,方便患者以及医务人员进行配餐计算和操作,而且也会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提供更多的选择,不至于让每天吃的就那幺几种。
食物分成四大类
我们把食物分成谷薯类(块根类蔬菜如土豆、山药含糖量很高,也属于这一类)、蔬果类、肉蛋和豆奶类、油脂类(还包括坚果类)四大类,交换份是以90千卡为一个交换单位来计算的,我们儘可能把这四大类食品各自分别凑为一个整数,如50克白米、100克捲心菜、1只鸡蛋、l汤匙豆油等,作为1“交换份”,这样的话,同类食品间进行相互“交换”时,在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食物可以日日翻新、随时调整,而且相对简单,容易掌握。
营养素相差太大的食物不宜进行交换
在进行食物互换时,如果二者营养成分区别较大,不适宜进行交换。通常不同种类的食物不宜进行互换。以西瓜为例,考虑到它的营养成分和产生的热量,可用100克南瓜跟200克西瓜进行“交换”。不过,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时检测血糖,吃水果后应经常检测“随机血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