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意林名着馆:八十天环游地球

2019-06-10 11:18:28 百科
意林名着馆:八十天环游地球

意林名着馆: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内容简介:为了一场两万英镑的赌注,斐利亚·福克带着僕人万事通展开了为期八十天的环球冒险之旅。他们乘坐火车、轮船、马车、大象,横渡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目睹神秘的寡妇殉葬、遭遇飓风、被印地安人劫掠;游历风光秀丽的新加坡以及东方明珠香港……《八十天环游地球》结合丰富的科学知识与高度的想像力,故事惊险刺激,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十九世纪欧亚美非四大洲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

基本介绍

  • 书名:意林名着馆:八十天环游地球
  • 作者:儒勒•凡尔纳 (Jules Verne)
  • 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 页数:154页
  • 开本:16
  • 品牌:春风意林
  • 外文名: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 译者:谢梅芳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9818020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法国着名文豪,现代科幻小说的先驱。他1828年出生于法国西部布勒塔尼省的南特市,父亲是位律师。1847年,凡尔纳前往巴黎学习法律,同时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及航海等知识。他在巴黎读书时,认识了着名小说家大仲马,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1863年,凡尔纳将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书稿寄给了十五家出版社,但都被退稿。独具慧眼的出版商埃特塞勒非常欣赏凡尔纳的作品,不但决定出版此书,还与凡尔纳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契约,在这二十年内,凡尔纳的所有作品都由该出版社出版。凡尔纳擅长以浪漫而奇险的游记为题材,描绘出既神奇又严谨的科学幻想奇蹟。凡尔纳的小说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特别是《八十天环游地球》,带有逼真的现实主义色彩,曾一度轰动世界,至今仍是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
凡尔纳写了近一百部长篇和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品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历险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斐利亚·福克和万事通建立主僕关係
第2章 万事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第3章 一场可能使福克先生付出极大代价的对话
第4章 斐利亚·福克把万事通吓呆了
第5章 伦敦交易所出现了一种新的股票
第6章 难怪警探费克斯着急
第7章 查护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第8章 万事通的话似乎说得太多了
第9章 斐利亚·福克顺利渡过了红海和印度洋
第10章 万事通逃出寺庙却丢了一只鞋
第11章 斐利亚·福克高价买大象
第12章 斐利亚·福克一行人冒险穿越森林
第13章 万事通再次证明:幸运之神总是眷顾勇者
第14章 福克无心欣赏恆河山谷的美景
第15章 袋子里的钞票又少了数千英镑
第16章 费克斯假装什幺都不知道
第17章 从新加坡到香港

序言

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幺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了。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如此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具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文学似乎比其它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剎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情调当属美学範畴。
所谓经典,必有“审美”这一品质。
悲悯。
当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悲悯情怀(或叫悲悯精神)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以为,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上古老的话,它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永恆的问题。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的意识形态的。
所谓经典,必有“悲悯”这一品质。
还有就是经典是必讲艺术性的,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它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一些恆定的问题。
一部名着的确定,或一部经典的确定,我想主要就是看它们是否具有这样几点品质。这套书,正是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称它们为经典的。
我曾许多次说过,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时代,阅读也是如此。
时尚成为一望无际的灿烂花田,人们犹如采蜜之蜂蝶,嗡嗡然飘飘然趋之如潮,唯恐那花田于瞬间烟消云散。即使少年儿童的阅读,也是沉浸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热闹之中。某些光怪陆离的卡通,故作痞子的一些少年写作,铺天盖地、咋咋呼呼、一副反叛面孔、一口野蛮腔调、一股深秋凉风的网上文学,吸引了成千上万双纯情而又充满好奇的眼睛。这些图画与文字,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于欢乐的疯狂。
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一个平庸的时代。相比从前,人们虽然少了温饱之虞,但也失去了心灵的丰盈和目光的深沉。在一片毫无质量的傻笑之中,人的心灵变得苍白,目光变得浅薄。浮躁人生,从此开始。
此刻,我们谈论对经典的阅读,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意义。只有回到对经典的阅读上、将阅读经典作为阅读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理想的阅读格局,也才有可能将我们从享乐主义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经典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我坚持为我的表述: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回到经典性的文字,长期沉沦在轻飘的、只有快乐而没有忧伤的时尚文字之中,那幺,我对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究竟起到了什幺样的作用则表示深深的怀疑;时尚阅读是必要的,但一种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该将对经典的阅读看成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一个孩子理想阅读,应从经典开始。
做什幺事,都得讲究智慧。智者,是幸福的人。智者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同样的生命长度,一个智者因为他的智慧,而实现了最丰富、最有质量的人生,比起非智者,他的生命长度换算下来大大延长了。
读书也有智慧。而最大的智慧就是阅读经典。
读这套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智慧的人。

名人推荐

《意林名着馆》这套书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和考验的经典。它们是在全世界範围内选择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曹文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