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携带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是指B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的症状与体徵,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者。B型肝炎血清学标誌物(HBV serologic marker,HBVM)是诊断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必要检测指标,HBV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检测反映病毒複製的情况或水平。
基本介绍
- 别称:B肝病毒携带者
- 英文名称: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
- 就诊科室:感染科,消化科
- 常见病因: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B肝转化而成
病因
主要由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B肝病毒)感染引起,来源有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性传播,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慢性B肝转化而成。
1.母婴传播
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B肝表面抗原、B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B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B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B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複製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B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儿期感染
幼婴儿如长期与B肝表面抗原、B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餵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由于幼婴儿期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B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几率约高8倍。
3.抵抗力较弱的被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B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B肝病毒携带者。
5.慢性B肝转化而成
慢性B肝经过治疗转归成为B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表现
无症状B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徵,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肝功能指标正常的B肝病毒感染者。无症状B肝病毒携带者检查肝功能正常,但是患者的肝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无症状B肝病毒携带者也会成为有症状的患者。据统计,中国约10%人群可能携带B肝病毒。无症状B肝病毒携带者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存在一定量的B肝病毒,而且如果B肝携带者体内B肝病毒处于不断複製阶段,会导致患者肝脏组织逐渐受损,进而病情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B肝携带者应定期複查。
检查
B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B肝两对半;②肝功能;③HBV-DNA、肝胆脾彩超;④B肝病毒变异检测;⑤B肝病毒分型检测;⑥B肝病毒生物晶片检测。
B肝检查正常数据
检测项目 | 正常状态 | 检查意义 |
B肝表面抗原(HbsAg) | 阴性 | 体内是否存在B肝病毒 |
B肝表面抗体(HbsAb) | 阴性/阳性 | 无保护性/有保护性 |
B肝e抗原(HbeAg) | 阴性 | 病毒是否複製及具有传染性 |
B肝e抗体(HbeAb) | 阴性 | 病毒複製是否受到抑制 |
B肝核心抗体(HbcAb) | 阴性 | 是否感染过B肝病毒 |
HBV-DNA检验,密切注视肝功变化和B肝病毒在体内是否处于複製中,发现肝功异常,病毒複製,给予对症治疗,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併发症
B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治疗
对于肝功能正常、病毒DNA阴性的B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可以不用治疗,只要平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就行,而对于肝功能异常和/或病毒DNA阳性的B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目前中国B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主要採用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方法,治疗B肝病毒携带者的关键是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
在决定开始治疗时应该考虑许多因素,包括HBeAg状态、ALT浓度、HBV病毒载量、年龄(40岁)以及肝纤维化状态。在这些变数中,ALT浓度、HBV病毒载量和HBeAg状态最重要。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ALT浓度的正常上限为男性30U/L,女性19U/L。
预后
1.定期检查
慢性B肝病毒携带者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範围,e抗原HBeAg阳性或阴性,HBV-DNA阳性。一部分人病情并不稳定,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B肝病毒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就需要进行抗B肝病毒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指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e抗体阳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一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在正常範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这部分B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
ALT正常的B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约为0.5%。HBsAg和HBeAg双阳性以及单纯HBsAg阳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分别为1169人和324人,而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仅为39人。可见,“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略高于非携带者。
了解了“B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和未来的转归,可以这幺说:B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需要长期进行动态观察,需要长期抑制病毒的複製。B肝病毒非活动携带状态的患者无论其治疗是否合适,都应进行密切监测。
2.B肝病毒携带者与B肝患者应区别对待
B肝在中国相当普遍,全国约有10%人口被B肝病毒侵扰。在这庞大的人群中,有绝大多数的人应该不能看作是B肝病人,严格来说他们是B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是机体存在B肝病毒,但肝功能检查正常,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对生活也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说,B肝病毒携带者与B肝患者应该区别对待。现在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出示一系列的保护B肝携带者的政策,维护B肝病毒携带者的权利。另外还明确指出B肝携带者不是B肝病人。中国将要取消入学及就业对B肝携带者的限制。对这一问题,各界正在研究讨论,希望能够达成共识,更好地维护B肝病毒携带者的各项权益。
预防
母婴传播是我国B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B肝母亲所生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B肝病毒,母亲B肝“大三阳”的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母亲“小三阳”的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单用B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儘早(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 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B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B型肝炎疫苗,可显着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B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B型肝炎疫苗。
注意事项
B肝病毒携带者护肝注意以下五大要点:
1.注意饮食平衡
B肝病毒携带者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B肝病毒携带者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养肝护肝需多饮水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3.养肝护肝少饮酒
肝脏代谢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多饮酒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千克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4.保持心情舒畅
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髮,顺调。
5.适量运动
B肝病毒携带者要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这些活动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机体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冬天,B肝患者在运动中应以自觉全身暖和为度,夏天应以微微出汗,而不觉心跳加快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