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2017-07-08 00:35:55 百科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有两对半等检测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
  • 病原体:B肝病毒(HBV)
  • 本质:传染病
  • 检测方法:两对半等检测

B肝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B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病原学

B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进展,在肝外器官细胞也能检出HBV-DNA。通过北京B肝肝病毒试验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细胞複製的证据。人HBV也可能在肝外细胞内複製,有待深入研究。
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毒颗粒:
①D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
②小球形颗粒;
③管形颗粒。
后二者为HBV複製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HBsAg),不含核酸。
HBV基因组(HBV-DNA)由双链不完全环形结构的DNA组成,含3200个核苷酸。由于其宿主範围较小,体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尚未成功。
近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套用及体外培养细胞系转染的成功,对HBV複製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BV-DNA分为负链(长链)及正链(短链)所组成。
其负链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
①S基因区,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组成。分别编码HBsAg,pre-S、pre-S1及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
②C基因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分别编码HBeAg及HBcAg;
③P基因区,编码HBV-DNAp,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④X基因区,编码HBxAg,并具有激活HBcAg基因的作用。

B肝两对半

B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B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誌物。B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B肝两对半又称B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B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正常值

B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B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一)、在B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项目顺序如下:
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B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B肝病毒e抗原HBeAg、B肝病毒e抗体HBeAb、B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
“-”表示阴性,“+”表示阳性,正常情况如下: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1)注射过B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二)、在B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B肝两对半正常值为:
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U/ml
⑤HBcAb:<=0.9PEIU/ml

临床意义

项目顺序如下: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B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B肝病毒e抗原HBeAg、B肝病毒e抗体HBeAb、B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
“-”表示阴性,“+”表示阳性,临床意义如下:
(一)、9种常见模式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视窗期。HBeAg在B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B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B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B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B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係。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複製。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複製期转为非複製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1)注射过B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急性HBV感后康复。
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既往感染过B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感染。提示HBV複製,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二)、16种少见模式
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複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后已恢复。
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B肝e抗原

B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B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以隐蔽形式存在于核心颗粒中的可溶性蛋白,分布于细胞间隙,可能与病毒複製有关。
B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B型肝炎病毒的核心部分,故一般认为B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是具有传染性的标誌。在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中,B型肝炎病毒e抗原均可检出;
B型肝炎病毒e抗体是B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相应抗体,一般认为B型肝炎病毒e抗原消失和B型肝炎病毒e抗体出现是病情趋于好转的徵象,但并不意味着B型肝炎病毒DNA停止複製或传染性消失。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HBeAg是B肝病毒複製的重要指标。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B肝病毒的活动性複製,提示传染性大,容易转为慢性。
2、一般HBeAg出现在HBsAg阳性中,遇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时,要考虑检测HBsAg的方法不敏感,或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干扰。
3、“大三阳”:是指在B肝两对半检测中,B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B肝病毒感染,病毒複製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B肝检测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现知HBV有三种抗原。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HBsAg阳性时,表示患者处于HBV的感染状态,见于HBV感染的潜伏期、B型肝炎急性期、慢性或迁延性B型肝炎活动期。如肝功能正常仅HBsAg阳性,可能是HBV长期携带者或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
(2)抗-HBS阳性,是对HBV免疫指标,既是接种B肝疫苗后产生效果,又是B型肝炎处于恢复期的表现。抗-HBS、抗-HBC、HBsAg均为B型肝炎感染率指标,任一项阳性,表示受过HBV感染。
(3)抗-HBc阳性,它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为急性感染的早期标誌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保留,高滴度存在常表示体内有HBV複製,且有传染性,低滴度者提示既往感染的一项指标。抗-HBc有IgG、IgA和IgM三种类型,其中抗-HB-CIgM阳性,见于急性B型肝炎早期,比HBsAg敏感得多。此外,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以及无症状HBV携带者亦能检出。抗-HBclgA,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中,但慢性肝炎活动期阳性率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抗-HBCIgG低滴度者表示既往感染,而高滴度者提示正在感染HBV。
(4)HBeAg阳性,是HBV急性感染的早期标誌,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B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在慢性迁延性B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这种“大三阳”者,具有高度传染性,较难阴转;仅HBeAg阳性转阴,而见抗-HBe阳性,这种“小三阳”者,一般提示病情在恢复,传染性弱。
(5)抗-HBe阳性,并非一保护性抗体,它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多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意味着传染性降低的一种表现。在HBsAg和抗-HBS阴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HBc,也能确认为B型肝炎近期感染。

疾病分类

1、按病程长短分类,B肝可分为急性B型肝炎和慢性B型肝炎,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B型肝炎在临床诊治中十分重要,二者的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有时为了区别是急慢性肝炎,往往通过肝穿病理检查来判定。急性B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液中HBsAg(+)持续时间低于6个月,6个月内B型肝炎病毒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HBsAg阴转,可遗留感染过HBV的血清学标誌:HBe、抗HBe及抗HBS三个抗体阳性,但某些患者抗HBS出现时间较晚,低度也可能不高。急性B型肝炎的关键特点是半年内HBsAg阴转。而慢性B型肝炎如一言以蔽之就是HBV存在于机体内超过6个月。
2、按病情轻重分类,可分为B肝携带者、活动性B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其中B肝携带者分慢性HBV-DNA携带者(大三阳,DNA定量高水平但肝功正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小三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活动性B型肝炎又分为e抗原阳性的慢性B型肝炎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B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
3、按有无出现黄疸(即按症状特点),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该分型多针对于急性B型肝炎,即急性黄疸型B肝和急性无黄疸型B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